異族風情。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燈紅酒綠,沒有青磚小徑,沒有車流穿梭。他們看到的沒有粉刷顏色的一處一處的院落,裸露著泥土的本來顏色,和那土黃的道路及四處飛揚的塵土渾然天成。他們看到了用濃豔色彩粉刷的大門和窗戶,在那塵土飛揚的時刻顯得是那麼的別具一格。他們看到了在塵土飛揚的大街上快樂而又友善的人們。男人們都留著又黑又濃的大鬍子,頭上纏著一層一層的白布,有的上身穿著薄薄的長外套、下身穿著薄薄的長褲或是用布圍起來的裙子,腳下都穿著黑漆頭鞋,同漢族人雨天裡穿的靴筒將上面一截去掉了一般;有的穿一件長長的衣服中間用布帶子一紮,下襬自然而然成了裙子的樣子。女人們大都蒙著厚厚的面紗,白色的、褐色的、黑色的、灰色的面紗矇住了女人的臉。但厚厚的面紗遮不住女人們愛美的心,那細細長長的辮子從面紗下面露了出來,色彩豔麗的衣裙大大方方的展示了出來。他們也能看到不帶面紗的年輕女子,和古麗長的一個樣子,細細長長的辮子隨風而動說不出多麼的好看。孩子們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有的穿著一件小坎肩,有的套一件花衣服,有的穿一個長裙快樂的光著腳丫奔跑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時不時傳來嘻嘻哈哈的笑聲,在這裡唯有這笑聲他們是聽得懂的。
今天是趕巴扎的日子,縣城裡及附近的人們都來了,他們有的騎著馬,有的趕著毛驢車,有的就靠兩天腿行走幾十裡為的是參加熱鬧的巴扎。做買賣的男女老少都將買賣的貨物頂在頭上來來往往的穿梭在人群裡,一籃子雞蛋、一袋子土豆、一小袋玉米或者幾個雕刻的小玩意都成了買賣的物件。有的渾身都掛滿了各式各樣、各種花色的圍巾、披肩和麵紗,站在擁擠的人群裡不停的叫賣。有的忙著趕製器具,鐵器和木件、紅銅製品和紅木器具源源不斷的從低矮而又熱火朝天的鋪子裡生產出來。有的交易著牲畜,駱駝、大馬、牛羊、雞鴨成群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各種牲畜的叫喊聲不絕於耳。有的正在那裡吃飯就餐,香噴噴的手抓羊肉、呲呲冒油的大串烤肉、熱乎乎的薄皮烤包、圓乎乎的滾邊油囊,白絲絲的清水涼粉、冰涼涼的雪花刨冰&;#8226;&;#8226;&;#8226;&;#8226;&;#8226;&;#8226;美味的食物不斷的呈現的人們眼前。還有的是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無論相隔多麼遠,只要認出就會毫不在乎的高聲叫喊著問好,然後在擁擠的人群裡旁若無人的侃侃而談。他們絕然想不到他們看到的新疆的人是這個樣子,就連艾山江夫婦都十分的詫異。
帶著濃濃的好奇他們欣賞著陌生的古城,這是完全不同於陳賡生以往所見的情形,這裡在陳賡生的字典裡完全都是陌生。陌生的語言,陌生的習俗,陌生的人群,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這種陌生使得他們有幾分害怕,因為在偌大的集市裡他們完全聽不到一句熟悉的話語,他們彷彿到達了另一個國度,彷彿開始了另一種生活。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情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不知道如何融入到這裡的生活,也不知該如何打聽房東弟弟的住處。艾山江夫婦是生在湖南、長在湖南的,可是他們能聽得懂他們的語言,會說他們的語言。於是他們嘗試著與這裡的人說幾句話。古麗是熱情而又大膽的,她朝著一位蒙著面紗的女人走去,可是她剛剛說了一句話便看到蒙著面紗的女人朝著她狠狠的瞪了幾眼,她只好怯怯的回來了。
陳賡生沒有見過新疆生長的維吾爾族人,更聽不懂他們的話語,他只能寄希望於漢族同胞,他們在這陌生的城市裡尋找著熟悉的漢族面孔。這種努力終於有了結果,他們找到了一處寫著漢字的車馬店。車馬店老闆是回族人,到過迪化、去過甘肅,他熱情的招呼著大夥,一一回答著陳賡生他們的疑問。他們本以為會聽到“就在前面不遠,拐個彎就到了”、“離這裡不多兩三里地”之類的話語,卻不想聽到了“那裡在迪化附近,離這裡還有上千公里呢!”“那裡挺遠的,還要走四五天時間”之類的回答。春桃聽到這樣的話幾乎要哭了起來。“走了這麼多天還有這麼遠,到底什麼時候才到盡頭!”
“迪化離伊犁遠嗎?”陳庚生忍不住問,他不相信這麼遙遠的地方仍然屬於新疆。
“那是美麗的地方,你們去了就知道了。”車馬店老闆說著,用手指著前面的路。
他們又繼續上路了。這一天下午他們來到了吐魯番,雖然已到初秋,但這裡依然熱的不得了,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但看到大街上來來往往的都是陌生的少數民族,男的穿著坎肩、帶著花帽,蓄著鬍子,女的穿著豔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