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2 / 4)

小說:逼上梁山 作者:朝令夕改

制下,不得不借鑑儒家經意,部分改變以迎合儒家經意,方得進入中原傳播。沒道理,道教,佛教都有神通,而壓在道教和佛教之上的儒家就一點神通沒有。

這李侗顯然就是一個精修儒家大義有著類似神通的浩然正氣。

不過,李民在欣喜之餘,也有小小的顧忌。要知道,這李侗可是理學朱熹的老師,那理學在時代的進步之餘,可也是害人不淺,而且適應的更是封建王朝,與他李民意圖興建的共和國,有著根本的不同,那可是一個愚民治國,一個開啟民智自行治國的兩個大方向啊。

李民沉吟了一下說道:“傳李侗覲見。”

外面守門的鐵豹聽聞了,連忙吩咐了下去。

而這時,李綱雖然還沒洞徹李民的心思與遠慮,可也是知道李民要親自觀察這李侗一下。李綱對他親自拜請出來的李侗,那還是很有信心的,當下也不問,嘿嘿一笑的喝口茶,隨即向李民問道:“陛下,遼國使臣來了,咱們是不是該動手了?”

李民如今神識分化一心多用,應付李綱綽綽有餘,當下點頭道:“嗯,就按參謀部的方略辦吧,此次我就不管了,全由你內閣提案處置,釋出軍令。”

李綱當即領令。

不多時,李侗來到,見李綱也在李民這裡,稍微一愣,可依舊受禮的先給李民大禮參拜,恭聲問道:“臣李侗叩見陛下,不知陛下喚臣來此何事?”

“李卿家請起,賜座。”

可惜,李民這屋談事,沒什麼小太監伺候,早在李綱進來時,就都被李民打發走了,李民一句賜座,也沒個支應的。

好在,李綱在一旁連忙搬了一個墩子過來,請李侗落座。

李侗很奇怪,即覺得李民這個皇帝,身邊怎麼一個支應伺候的都沒有,又覺得李綱這個首相,在李民這個皇帝面前,有些隨意了。可他是李綱拜請出來的,一個跟李民這個皇帝也不過是今天剛見面,心中雖然奇怪,卻也不好說些什麼。

當下微微欠身,謝過李綱,隨即微微把屁股尖掛點那個繡龍墩,身板挺個筆直的等候李民吩咐。

“今日叫卿來此,別無旁事,只是朕今日見卿頗有治國之主見。朕以為,一人智短,兩人智長,吸納百家之長,方可實現理想之國,故請卿來,暢談政見。”李民很是認真的說道。

李民知道,這等事,表情不能無所謂,必須給予這個人以信心,才能令其吐露真言。而且,李民更知道,雖然他李民原本所處的政治環境遠比這個時代先進,可也是同樣的不完美,資產階級的民主都不過是把階級壓迫隱藏在了資本和法律之後,更以龐大的中產階級存在。穩定了社會,而共產主義,更還只是一個畫餅,一個理想,單單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幾十年了,都很難跨越。

故此,李民一點也不覺得他的理想國度方案,就真的比這個時代人的設想高,這個時代人,只不過是思維受到時代背景的束縛罷了。而這,卻也更加符合當時當代。

而面對李民的真摯,李侗也很欣慰興奮。剛剛李民朝堂上一番無為而治的君主政見,已是很讓李侗眼前一亮,很是腦力激盪的構思,若是君主無為,百官勤政,會有一番什麼新得社會景象。

很是觸動了李侗的政見,要知道,李侗向來認為:凡遇一事,即當是就此事反覆推尋,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釋脫落,然後循序漸進,而別窮一事。

現在李民就是給了他新得啟迫,新得事理方向。李侗正是想找人辯論,推尋,以究其理的時候,李民就送上門來了。這與他人推演辯論,如何與李民這個事理提出人辯論來的清楚明白。

故此,李侗也很興奮,當即說道:“回陛下,臣以為:天下宏大,有萬事萬物,非某人所想,所令而成。故,萬事萬物之本源,即為天理,萬事萬物之變化?即為天理之衍化。人存天地之間,順應天理,恥萬豐太平,萬物昌盛。然,人皆有欲,故常有勃逆天理之行。逢此,則萬事不順,萬物不協,以人禍而衍天災,國亂之根苗。故,治國,首在治人,務令眾人順天理,克人慾,順天應事,方可得國泰民安。”

李民當下聽得有些暈乎,覺的這個李侗的思想,很有點格物主義,有點存在即是真理的客觀存在主義。可是,李侗的那句順天理,克人慾,又很讓李民有些彆扭。好在,這個李侗的說法,怎麼的也還比朱熹的那句滅人慾要好點。

李民當下質疑道:“順天理,克人慾,君子之道,聖賢之道也。然,順天理,何為天理?克人慾,人皆有私慾,如何克之?”

李侗一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