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3 / 4)

小說:逼上梁山 作者:朝令夕改

武、李綱等人,早就布好了戰局。如此,也無怪乎趙佶要聽信讒言,圍剿自己了。這別說是趙佶了,就算是自己這個現代人,也是容不下的啊。任誰也不能眼看著手下有著這麼一個人,肆無忌憚的擴大實力啊。

不過,事到如今,李民也不好怪罪朱武等人,畢竟朱武、李綱等自跟隨李民之日起,那就早已表明了要擁護李民為帝,推翻大宋的決心。尤其是那李綱,原本乃是大宋的忠臣,那可是他李民硬行以理想國誘惑的跟隨了他李民。李民就算能怪別人,也是不能怪李綱有革命之心。

李民當下回覆李綱,令其整軍固守,莫要盲目擴軍,以免戰線過長,軍力不足,被朝廷抓住空隙,各個擊破。

然而,李民這裡小心謹慎,大宋朝廷那裡,卻更是亂成了一片,自趙佶宣判李民叛逆以來,趙佶就沒有順當過。

先是圍剿李民的幾個弟子,趙佶這身邊的幾個大內武監供奉,就已經是陣亡兩人,現今更是死傷殆盡,沒有一個存留了。當然了,名義上趙佶身邊還是補充了四個大內武監供奉。可這四大供奉的功夫,又如何能與原先的幾人相比。而且,除此之外,萬花樓大娘一戰,也是令趙佶的禁軍損兵不少,而青州圍剿二龍山,更是不僅沒有成功,更是損失了十萬禁軍,弄的青州也丟了。

而至於圍剿李民,更是沒見動靜,那童貫以就近剿匪,免得滅了李民,卻讓田虎做大,大軍還要往返奔波為名,愣是先領兵攻打了田虎,雖說有些戰果,可那些戰果,與那李民的危險性相比,如何能讓趙佶安心。

趙佶原先極端信服李民,此時變了心志與李民為敵,也是愈發的畏懼李民,一日李民不除,一日不得心安。

故此,趙佶原先不知童貫的兵馬動向也就罷了,自看到童貫剿滅田虎的請功戰報,當即不僅沒高興的表彰童貫,反而急下詔書,把那童貫罵的狗血噴頭。

只是那童貫,別看外戰時容易膽怯。可面對趙佶的責罵旨意,那可是大膽的很。這童貫早把趙佶看透了,吃定了趙佶乃是一個耳軟心活的念舊之人,自信只要有了戰果,最終滅了田虎,降了李民,這趙佶最終也只會高興的嘉獎,絕對不會有實質性的責怪。

故此,童貫將那責罵的旨意往袖內一收,完全無事人一般的對眾將言道:“今上嘉獎我軍大勝,我等還需多加努力,一舉早平田虎,以報聖恩。”

眾將不知真偽,當即都是興奮的應命。

可童貫敢如此,那種家軍的种師道,如何敢抗聖命。先前,他聽命童貫,配合童貫出兵圍剿田虎也就罷了,可如今聖旨親降,种師道那還敢繼續跟著童貫胡鬧。

种師道當即也沒和童貫招呼一聲的,連已得的戰果都顧不得,立即起兵圍剿李民。

李民迴轉蘇州不到半個月,種家軍就已到了金陵。

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回 金陵水戰

種家軍,當今大宋六大將門之一。

不過,種家軍卻不像老楊家,老高家,老曹家,老呼家,乃至老折家等老牌將門,幾乎從大宋建國就已存在。相對這些老牌將門而言,種家軍只不過算是一個新進崛起的後起之秀罷了。

只不過是其祖上種世衡,受到了名臣范仲淹的重用,組建了西北邊軍,修建了防禦重鎮,接連打了幾場勝仗之後,被皇上看重,更將種世衡修建的城池,賜名青澗城之後,這才算是崛起。

而後,種世衡生下的八個兒子,種古、種診、種諮、種詠、種諤、種所、種記、鍾誼,盡皆從軍,其中種諤,種古,種珍,更是軍功顯赫,被世人稱作三種,種家軍才初見雛形。

而待種諤成為種家軍的掌權人之後,種諤更被人稱為老種經略相公。

而种師道,就是種諤的兒子,種家軍的現任掌權人,也是時人稱之的小種經略相公。

至此,種家一門三代,皆領軍抵擋西夏,均立有赫赫戰功,宗門數十子弟,皆為軍中將領。這才被大宋承認為將門之一,打出了種家軍的名號。

可是,即使如此,種家軍與當今大宋的其餘老牌將門相比,其根基還是弱的很。

最少,大宋如今老牌的將門,如老楊家,老呼家等即使已經有些沒落了。可旁枝的族人弟子,在大宋軍中為官的,依舊不少。而主家更是有著各自世襲的封地,即使不為官,但有召集調令,組織三百精兵,派出幾員大將,也總是不成問題的。其祖上,封王拜將者,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各自之間的姻親關係,更是藕斷絲連,盤根錯節。即使是當今的大宋皇帝,也只能供著,或者是小心地邊緣化,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