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2 / 4)

小說:逼上梁山 作者:朝令夕改

而更因此,直接破壞了方臘意圖合圍大宋折家軍的戰略部署,讓折家軍的主力,突破了方臘大軍的包圍,直接逃入了饒州。

這方臘好不容才依靠接連的敗陣,拱手讓出城池,讓那折家軍不得不分兵佔領護衛,分散了折家軍的兵力,以絕對的兵力,有了取勝的機會。此下,卻是玩完。若是那折家軍不貪功,沒有朝廷督促,方臘大軍若想正面擊潰折家軍,卻是極不容易。

然而,更令李民意想不到的是,大宋的趙佶,竟然為了平滅他李民,那是有多麼的荒唐。

這童貫二十萬禁軍,加田虎降兵進三十萬的軍兵一潰。原本就總兵力駭人,可分兵駐防地方更多的大宋王朝,那兵力就是更加顯得捉襟見肘了。尤其是大宋八十萬的禁軍,除了那不能動的四鎮禁軍之外,吃空餉的空頭兵數量更多,平時不顯,如今幾十萬的大軍一沒,原本在兵冊中計程車兵空頭,卻也是全都露出來了。

趙佶除了氣憤,更是害怕。害怕李民就此揮兵北上,直接把他這汴梁拿下,奪取他大宋的江山。

故此,趙佶在蔡京的進言下,竟然遣旨大理、安南,吐番等國,出兵幫著大宋平叛。可以說,除了與大宋時而為敵,時而為友,始終敵大於友的遼、夏兩國沒請之外,大宋東南周邊的小國,趙佶都是把旨意傳到了。

這簡直就是引狼入室,哪怕是兩國的交情再好,也沒有讓外國幫著本國平叛的,那不就是明擺著告訴別人我國不安定了。這若不是趙佶剛剛興兵打過西夏和大遼,估計趙佶連大遼和西夏那裡都能派出使者。

不過,這對李民來說不可思議。可對與當時的趙佶等人來說,卻也是正常。畢竟大宋的內部兵力確實是不足了。而且請外族幫忙平叛,也更是有先例在前,且不說那大唐的李世民,爭霸天下時,就藉助過突厥人的力量,就是那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也是向回紇借過兵馬,而至於那五代十國的石敬瑭借兵大遼,更是大宋心中永遠的痛,至今,那燕雲十六州,那可是還在人家大遼的手中。這些本來在童貫的精心設計下,採用百年前寇準佈下的暗棋,有望一舉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可最終也還是破滅了。

故此,大宋上下,在這國家危機之時,對與借兵平叛,上下並沒有什麼異議,就透過了。

於是,在李民接到原方臘部下愈道安反叛了方臘,佔據了宜州之後不久,隨後就得知大理、安南、吐番等國,皆響應趙佶的之意,各自出兵,直奔東南而來。

當然,對與這些小國來說,雖說他們今後都是華夏的一部分,可此時卻還是異族小國,他們進入大宋,那可是沒有什麼良民和叛亂的區別,他們幫大宋平叛,那是虛的,藉機進入大宋,奪取大宋的資源,文化,那才是真的。

不過,事無絕對,這些國家當中,也不是沒有真心為大宋平叛而來的。

別人不說,那大理國君段譽,那就是一心要為大宋平叛。

沒別的,大理國崇信佛教,乃是以佛教為國教,大理國君多信佛,多在晚年避位出家。而這段譽,除了信佛,仰慕中原文化之外,更覺得世代受大宋恩惠,逢此時,自然要報恩。

要說這段譽所受恩惠,就不能不說大理的起源。

大理起源於後晉天福二年。乃是段譽祖上,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自立為王,國號為大理。時年,公元937年。

而不久,大宋立國,一統東南,原本在吞併了南唐之後,捎帶腳就可以收拾了大理的。不過,大宋卻沒有,反而承認了段家對大理的統制地位。自此,段家一直以大宋的附屬國的心態感恩。

而段思平傳12世至段廉義時,大理權臣楊義貞於宋神宗元豐三年,也就是公元1080殺段廉義自立。4個月之後,善闡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誅殺楊義貞,立段廉義之侄段壽輝為王。

隨後,壽輝傳位給段正明。

可在宋哲宗紹聖元年,也就是公元1094,高升泰又挾兵自重,廢段正明,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中國。

自此,大理國本就應該滅亡了,可是大理作為大宋的世代屬國,在大宋的干涉下,高升泰立誓,死後歸還王位給段家。

最終,迫於大宋的壓力,高家還王位與段家段正明之弟段正淳,段氏復立。

為此,段譽在趙佶設擺金龍永鎮宴時,還曾親自前來大宋祝賀。更與趙佶一見投緣,都是書生意氣,都擅書畫丹青,除了一個信佛,一個通道之外,興趣盡皆相同,若不是他們兩人的身份在那裡,這趙佶和段譽,差點就結拜了。

故此,如今趙佶需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