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的戰艦。要知道,無論是渾江龍李俊,還是阮氏三雄,他們兩支艦隊的任何一支,那都是縱橫黃海,渤海無敵手的。博多原先雖然也有艦隊,可也就比一般的海盜強一些,甚至連幾個海盜王的艦隊實力都不如。別說攻佔有大炮守備的海島了,就是在海面上碰到任何一支李民的艦隊,那也是打不過。
所以,李綱內閣朝臣等一致認為,博多最多也就是屬於接贓一類。不知道從那裡購買到了李民海外基地軍艦改造後的船隻。畢竟博多港與李民的明州港,泉州,以及李民新建的上海港等,都是有著大量商貿活動的,那也是富得很。尤其是博多盛產白銀,更是有錢。透過一些渠道買到李民被繳獲的軍艦,那也是相當有可能的。
如此一來,證據不足,博多縱使有罪,也不應是滅國之大罪。中華禮儀之邦,不應動不動就滅國滅國地。滅博多簡單,可海外萬千島嶼,萬千島國對華夏的看法,可就不同。
對此,李民雖然不滿其迂腐,但也可以理解,畢竟後世的釣魚島,李民所在政府雖然改革多年,可不也是要顧全影響的麼。
而除此之外,李民剛剛平定北方草原,擴土數千裡,尤其還急調了一大批的民用物資支援草原建設以及經濟穩定。李綱組建的內閣,光是調撥那批物資,由南到北,已經是用盡了手段。
如今南方的物資剛剛都抽調空了,又要在南方準備戰艦,以及兵員物資,去海外開戰。這對李綱內閣來說,還不如把他們殺了簡單。
對李綱內閣來說,如今的中原,百廢待興。能碰到李民這樣一個明主,將其治理好,讓百姓安家立業,富裕太平,已經是相當不錯了。中原地大物博,實在是用不著再開拓一些苦寒之地當領土了。
最多,這些朝臣,也就認可李民今後能收復燕雲十六州,也就到天了。連蒙古草原,這些朝臣們都沒想要,那就更別說海外蠻夷的島嶼了。
更何況,李綱組建的這個內閣,多是與李綱志趣相投的儒士,雖然自強不息,志向高遠,絕不甘受外族欺侮,可也不想李民就此窮兵黷武。
窮兵黷武,那可是亡國的先兆。
對此,李民雖然也不認可。可卻也不得不承認他這幾年連年開戰,確實是有些窮兵黷武的苗頭了。這些朝臣的憂慮,對他李民也是不無警戒,讓李民很是自省一下自己的行為。他李民在金丹大成之後,卻是態度有些不一樣了。
故此,李民雖然明知道,只要自己的態度強橫一些,表明立場,強烈的要求一下,出於李民的一貫正確性,這些對他極度忠心,只是想給他合理性建言的眾多內閣大臣們,絕對會在對他李民的崇信盲從之下,強力透過。
可如此一來,李綱這些日子倡導的內閣精神,民主精神,也必然會因此崩潰,煙消雲散,如今建國初期,而且還是李民意圖改革政治的初期,李民可不想大好的民主之風,就這麼消散。要知道,初期都建立不起來民主,待各方利益鞏固之後,再想推翻既得利益集團,建立民主,那可是更加麻煩了,而且更免不了要見血,而且還是自己人的血。
所以,李民對這次李綱內閣的短視,雖然很不滿,可依舊忍了。認同李綱內閣提出的發出詔書,以外交手段逼尋博多講明軍船來歷的提案。
對此,李民雖然認為不可能有什麼收穫,對方大不了順著內閣朝臣的意思,一推二六五,也就不了了之了。可為了長久的國泰民安與和諧,只當為李綱內閣樹立威信了,希望李綱內閣能透過這次反對李民的行徑,成長起來,儘快領會君主立憲二元議會制的精神與重要性。
可李民雖然在國政上忍了,可李民卻是不能容忍火藥的配方,從自己的手中流失出去。故此,李民這才對外宣稱修道閉關,委託李綱內閣全權處理朝政。而自己,卻是帶了公孫勝與守一真人等幾個本領高超的心腹,以個人身份趕往明州和博多調查真相,以及堵住秘方流失的可能性。
反正如今沒有音像影片,連共和國本國內的百姓,都不可能盡皆識得李民真容,那就更別說博多等地了。
而至於說危險,如今的李民,更是不在乎。博多雖然是日本群島一個重要口岸,人口不少,可此時的日本,各國分立,比之中國的戰國,還要混亂,幾乎就是一個小島一個國家,甚至博多等大一些的島嶼上,竟有著幾十個國家,博多,鎌倉等等,計都計不過來。
這些國家,多一點,一兩千的軍力,少一點的,百來人的武士也能稱國。似這等雜七雜八的雜兵,如今的李民如何能看在眼裡。如今的李民,有著寧靜之道溫養神魂,沒有上萬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