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3 / 4)

小說:逼上梁山 作者:朝令夕改

胡亂代替李民答應這種喪權辱國的條款,而是藉以自家只是一個通告共和國立國的使臣,沒有與吐番訂立盟約條款的權力為由,把此事給拖了。

這不得不說,張邦昌這以藉著立國為名暗示和議的外交手段,卻是高杆。只要那派出去的使臣腦子快,能見機行事,車軲轆話,卻是可以來回說的。

結果,李邦彥安撫了吐番暫時停戰,卻是帶了一個吐番的使臣回來了。雖然也是同樣的朝賀、觀禮,可卻帶著吐番的使命。若是李民答應這些條款,吐番與其睦鄰友好,若是不答應,吐番就要繼續大軍壓制。

對此,李民自然不會答應。不過,此時立國重要,卻也沒必要立時與這吐番翻臉。那吐番的使臣,連李民的面都沒見著就被李綱等以立國之前,國君諸事繁忙,無暇談論和議之說給軟禁在了驛館閒置。

而除了這三國主要的,其他的諸多小國,在李民的使臣到訪後,雖也有的不甘和狂妄的,可其他國家退兵了,單憑本國的孤軍,卻是不足以深入中原了,也只能識時務的退兵。尤其是面對方臘軍團的蠻軍,那就更是如此。原本他們就不敵方臘軍團的神通與軍力,只是仗著山地熟悉的地利,硬頂著方臘大軍不得前進罷了。如今有了臺階,自是極早跑路了,只剩下那些當地的壯族等獨自面對方臘軍團。結果,自然在方臘秉承李民意志的戰略下,安撫住了。

結果,全線開戰的共和國,在李民採納了張邦昌和李綱等人的外交策略下,除了一個要追擊立威的金國之外,就剩下吐番一國囂張的不肯罷休了。

對此,雖然結局不算太好,可卻也足夠讓李民緊張的軍需舒緩下來。要知道,十萬大軍的軍需攻擊,那可就是需要二十萬的輔軍往返運輸供給的。光是那二十萬人的路途糧食消耗,那就不是一個小數。何況現在李民軍全線開戰,所用的輔軍又何止二十萬。

而現在,只有吐番那一路需要供給了,自然壓力大減。緊巴巴的湊湊,供給保證卻也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就當讓慕容博練軍了,反正戰死的多是大理與吐番人,李民軍暫時只是提供大量軍糧,還是划算得很。

而相對於這些小問題,卻有一事讓李民、李綱等很不放心。

李民的徒弟徐神翁,竟然至今還沒有來到京師準備參加李民的立國大典。

要知道,李民這幾個徒弟。徐知常、林靈素、黃裳,那都是死了。王文卿和岳飛在草原呢,也回來不了。高寵小徒弟跟他爹在邊關壓制震懾著遼軍,這徐神翁可就是唯一能參加李民立國大典的徒弟了。而且,在徐知常和林靈素死後,這徐神翁也就是李民徒弟中的頂門大弟子了,他不來參加李民的立國大典,那可是實在說不過去。

而且,更為主要的是,不僅是徐神翁沒來。李民的二龍山,也沒有接到李民海外基地這個月份運送的火藥。

這可就更是不得了的大事了!

第二十卷 第十五回 皇氣與信仰之力

出事了?

不能啊!

李民班海外基地,那可是李民為了防止火藥配方洩密,同時也是在李民當時不強大時給自身在海外開闢的退身據點,那絕對是重中之重。

別的不說,單單是艦隊,那就組建了兩支。一支由渾江龍李俊率領,一支由阮氏三雄率領。

其海島的港灣,更是以水泥構築了碼頭,以巨石澆灌水泥構築了關隘與炮臺。其上除了有兩尊可打八千米的萬斤大炮之外,更有射程遠達兩千米的副炮八門,射程五百米的大面積殺傷的散彈炮十門。那無論遠近,不管是遠距離的炮擊,還是近距離的登陸戰,那都是無懈可擊的。

那守備力量,絕對遠比李民二龍山的根據地還強。

尤其是,自打李民進行海外貿易以來,渾江龍李俊與阮氏三雄的艦隊,那是倒著班的護航與清剿海盜。那渤海與遼東海灣一帶的海盜,不是被滅了,就是被收歸在了渾江龍李俊與阮氏三雄的麾下,整片海域早就被收拾乾淨了。

此等情況下,怎麼可能有意外發生。

可若是沒有意外,那李民的徒弟徐神翁又怎麼可能不回應李民立國祭奠的召喚,那渾江龍李俊與阮氏三雄,又怎麼可能不按時運送軍火來?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李民這個海外基地的翅膀硬了,孤懸海外的時間也長了,這些海外的將領有了野心,叛逆了。

這個推測,也不是不無可能。畢竟李民留守海外桃源島的水軍大將,無論是渾江龍李俊,還是那阮氏三雄,那都不是一開始就死心塌地跟李民的,那都是原先梁山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