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2 / 4)

小說:逼上梁山 作者:朝令夕改

現,金國最關鍵的人物,金國的國主與眾多大臣,卻不在其中。那些人卻是沒與這些百姓部族一同走,而是領著萬餘的核心親兵,先走一步了。

那些核心親軍,乃是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同時也是完顏部落的根基,其行動如風,賓士速度,卻是不比岳飛軍團速度慢多少的。他們沒有普通百姓拖累速度,先走了,卻是連岳飛軍團,也是無法追擊。

尤其是,根據俘虜所說,完顏吳乞買領軍撤退的方向,還不是草原的深處,而是金人起家的白山黑水之間。那就更不是岳飛軍團這些純粹的草原兵所能追擊的了。

故此,岳飛在盤算了追上的可能性,與眼前拿下的俘虜,這才停止追擊,押著俘虜回見李民。

李民知道清楚了因果,雖有小小遺憾,卻也不以為意。畢竟李民此行的主要目標,金國的國都已經攻破。沒有了這座金國立國的標誌,再加上金國大量臣民的丟失,短暫十幾年立國的金國,可以說從人心中根本的滅亡了。就算還有萬千族人,可要想重新收服各部落,重新成為一方霸主,那也是不太可能了。

唯一的遺憾,也就是趙佶沒救出來,完顏吳乞買這個元兇沒有抓到。

李民當下安撫了岳飛,隨即聚攏原先投降李民的女真人,與剛剛被押回來的金國百姓。

待眾人聚齊,粗略一算,也是四五萬的人丁了。這在中原,也許不算什麼。可在草原上,已是不小的人口了。

李民略顯神通,懸身立於十米高的半空,以溫和卻無分遠近的音量,對眾人宣講道:“本尊自修道下山以來,遊歷天下,所見百姓眾多,看百姓疾苦,心有所動。意欲讓天下百姓,無分貴賤,耕者有其食,織者有其衣。各盡其能,各安其樂,共處一大同之國。幸得天下志士慨助,得立共和之國……”

李民在半空中一番忽悠,底下有上百的翻譯在人群中同步地翻譯。那些金人百姓,雖然聽似是而非,不算太明白李民的大道理,可無分貴賤的說法,還是讓他們心中有所觸動。人,沒有天生就樂意給他人奴役的,都是沒辦法。為了生活,或是某種目的,這才不得已而為之。

而若說這些大道理只是讓這些金國百姓有些心動,有些若有若無的明白。李民隨後的土地與物資分封,卻是實打實的每個人都明白了。

從今天起,金國就算徹底不存在了。原本金國劃分給各個部落的草場,也全都不算數了。所有的牧場,都會重新劃分。而每一個加入共和國的屬民,即有著一份保障牧場份額。

牧場啊。

遊牧民族,雖然逐水草而走,可也是有各自的地盤的。不是一個部落的,冒然進入其他部落放牧的地方,那就是一場血戰。

故此,單個的牧民根本沒有在草原上生存的可能,只能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存在。而這些牧場,就是部落的公有,由酋長說了算。親支的,可得到最肥美的牧場,旁支的就只能去一些荒地,而連牧場都沒有,就只能為這些人奴役。

而李民面前這些人,那就是大多沒有牧場的,有的,原本也是不多,被俘之後更是沒存那個奢想。

而今李民卻是實打實地說要分給他們,這讓他們當場就高聲歡呼。什麼共和,大同,那在他們來說,很遙遠,而土地牛羊,那是實打實的財富。

岳飛對此並不是很理解,畢竟這幾年岳飛在蒙古草原上征戰,已是有些習慣蒙古各部那種吞併政策。可看著眼前這些女真人的歡呼,心中也是微微的感動與溫暖。似乎,這才是他岳飛幼年時的心願,一個個真摯的笑容。

共和初年十月,金國國都被共和國軍擊破,金國滅。

李民在宣佈了金國滅亡後,該金國國都為安平城,隨即領軍駐守安平城。

如今李民軍有了十餘萬金國百姓的臣服,有了數千萬的牛羊物資供給,卻是不怕軍糧短缺了。而且李民也怕給李綱留出來的時間不夠,再加上金國剛剛滅亡,更意料之外的得到如此多的百姓,也需要建立一個簡單的機構統帥。

故此,李民卻是沒有按原計劃的撤軍返回中原,任由草原混亂。而是修書一封,飛鷹傳回了中原,令李綱準備貨源商隊,在紐蘭城建立大型集貿市場。

而後又修書一封,飛鷹傳給王文卿,令其帶領神霄教弟子,趕至安平城會師。

最後,李民在金人百姓中選拔德才之輩,組建女真自治州縣。同時派出大量使臣,通傳草原各部,共和國軍只是討伐金國的完顏部落而來,餘者各部均不追究,並歡迎各部加入共和國成為共和國的一份子。但不加入,也不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