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也加強了軍事力量。臺灣國民黨當局在美國的支援下也企圖趁火打劫,公然叫囂“加速進行###的準備”。國民黨軍隊亦加緊騷擾破壞活動。在這樣的形勢下,8月17日北戴河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做出炮擊金門的最後決定。
金門島,位於福建廈門東部約七八海里處,是連線臺灣與大陸的樞紐。1949年10月,人民解放軍曾組織攻打金門,因作戰準備不足和組織指揮不力,未能成功。此後,臺灣當局加強了金門防務。國民黨軍在金門設有防衛部,在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東碇等9個島嶼上駐有6個步兵師和特種部隊共8萬餘人,配備有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380餘門,在海、空軍配合下組成防禦體系,妄圖以此作為###的跳板,不斷對大陸進行騷擾破壞。據不完全統計,從1951年至1957年底,該地區國民黨軍向大陸炮擊1000餘次,搶劫漁船、商船1000餘艘,抓走、打死、打傷漁民6000多人,飛機轟炸掃射200餘次,空投300餘次,加上規模不等的武裝竄犯,給福建沿海群眾帶來了極大災難。為了打擊國民黨軍隊的騷擾竄犯,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炮兵從1953年1月起,即不斷對這一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實施炮擊。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根據中東事件後的國際形勢和臺灣海峽局勢,決定加強東南沿海的軍事鬥爭。1958年7月18日晚,毛澤東召集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空軍、海軍、炮兵等單位的領導人,部署東南沿海軍事鬥爭的任務,對炮擊金門作戰作了明確指示。毛澤東指出,金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