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億萬年沖刷形成,人跡從未踏足的天山地下河道,一天之內迎來了第二批探索者。
“比想象中還要小一些。”李葵麗打量著高有兩米,堪堪容人透過的地下暗河洞穴,道:“沒讓黃胄下來是正確的。”
劉昊的注意力卻放在河床底部的少許淤泥上,道:“有人比咱們早來一步,看腳印,有四人進入河床,卻只有一雙原路返回,回來的這個傢伙多半是在溝口擺咱們一道的那個寄生人。”
“沒錯,還有三雙腳印一直延伸到南邊,沒有返回的痕跡,他們就在前面。”施偉確認道。
“我打頭陣吧。”劉昊提起九二式,戴上面具,不容施偉爭辯,搶先鑽進河道。
手電光的照耀下,河道穹頂那些不知名的礦物結晶閃爍著晶瑩的光芒,那些光芒是如此的虛幻,如此的細碎,甚至會讓人以為自己身處在廣闊無垠的星空下而不是低矮憋悶的河床裡。
一路摸索,一路踉蹌,沖刷形成的鵝卵石遍佈河床,連同那些淤泥一起,給劉昊一行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時有人滑倒在地,好在都無大礙,原因是此行要面對的敵人非同一般,臨下來前所有人除了穿戴防毒面具外,還特意在防彈衣外又套上了簡易三防服,雖說沒有專業的連體三防服那麼嚴密,對一般的病毒、細菌、輻射物防護還是可以做到,防水防塵自然也屬於功能範疇之內。
就這樣前行了大概五百米,方位儀顯示他們來到了柳樹溝旁的一個大山丘下面,眼前的河道突然變得豁然開朗!
眾人進入了一個天然石洞。
“這裡又不是石灰岩地區,這麼大的石洞是如何形成的?”李葵麗看著高有五米,面積超過二百平米,佈滿沙石的洞穴,問道。
劉昊將手電筒對準地面,觀察著三川遺留下來的泥巴腳印,回答道:“可能是結冰膨脹造成的,早年地下河水量充沛,到這一段流速緩慢,在冬季多半就凍住了,結冰後不斷膨脹滲透到岩石縫隙裡,造成了岩石崩壞,早年東北冬天採石頭常用冰凍這一招。”
“看!石壁上有字!”一個戰士的叫嚷聲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
幾柱手電光同時照射過去,一個古怪簡略又很大氣地字顯現在眾人面前,很明顯,字是手工刻制的,昏暗的紅色襯托出它的古老。
“甲骨文!”
第二百二十二章 … 出現了?
在世界文字學歷史上,曾經代表過燦爛文明的文字,比如古埃及的聖書體,瑪雅帝國的象形文字,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都已經連同創造文字的文明一起掩埋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之中。時至今日,依舊有許多語言學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著這些代表上古文明的符號,以求從中尋覓古文明那飄散在時空裡的輝煌。
只是這種工作卻太難太難,戰火、時間這兩大因素造成了文明傳承的缺失,使許多語言學家窮其一生也不過在這些古文明文字的殿堂外徘徊,不得其門而
與這些需要現代人費力破解卻難有所得的文字不同,在古國華夏,即便是最古老的甲骨文,只要按圖索驥,有點文化功底的人都可以解讀出來。原因就在於這個代表著東亞最悠久歷史的文明,傳承數千年卻從未真正被滅絕過。
因此,在場的人想要解讀這個字的意思卻並不困難。
“這個字應該是天,旁邊這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劉昊在旁邊問道。
“看起來象是帝王的帝字。”施偉端詳著相比天字要複雜許多的圖案,回答道。
“殷商時期就有帝字?”李葵麗在華夏考古學方面只能算是外行,有些懷疑地問道。
“不僅有帝這個字,連上帝這個詞都有,代表上天的神,與上帝對應的就是下帝,代表人間的帝王。”施偉很肯定地說道。
“你確定?”李葵麗用手電光在兩個字之間晃了幾回,依舊有些不敢相信。誰能想到在天山南麓一個荒僻小山溝的一條幹枯地下河床中會看到華夏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
殷墟位於河南安陽早已是定論,離這裡可有幾千公里!
施偉或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重大發現而略感興奮,尖聲回答道:“商朝那幫皇帝常把這幾個詞掛在嘴邊,寫在龜甲上。鑄造在青銅器中。有時間多看看中央電視臺的第十套科教頻道,對你瞭解華夏文明很有幫助。”
“第三個字呢?看起來象是宮殿地宮字。”一個武警戰士忍不住追問道。
施偉並沒有介意對方地插言,點頭同意道:“沒錯,就是宮殿的宮字,這三個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