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2 / 4)

些人同樣也是心知肚明。為了儘早讓日本人投降,他們最終還是選擇出錢出裝備,華夏出兵的方式,讓執掌華夏政局的國黨派遣遠征軍開赴緬甸作戰。

而且為了安撫華夏人的情緒,他們還取消了二國在華的法化治權,算是為拉攏華夏加入同盟國一方而釋放出來的一絲善意。只是讓他們有些想不到的是,在民兵總隊身上吃鱉多了的國黨,對於二國提出派遣遠征軍的事情,並沒有象前世那般積極。

相反為了儘可能的儲存自己的元氣,蔣委員長對於二國提出的軍援以及資助條件,同樣還有待於考慮之中。以至於,原本歷史上四二年初就出發的華夏遠征軍,直到現在還停留於南雲一線,遲遲沒有得到開赴緬甸作戰的命令。

英美二國見蔣委員長趁火打劫,自然也不甘心於他的獅子大開口,就在這種拖延的口水戰中,緬甸的局勢也越發混亂了起來。原本依靠這條西南補給線,獲取外界軍援的國府,也在咬牙強撐。現在就看,國府跟英美二國到底誰先撐不住。畢竟,在緬甸英殖民地中,英美二國計程車兵跟本國成員,還是有不少人呢!

好不容易有機會痛宰二國的國府,其實就是想透過這次二國主動提出的軍援跟資助,依託他們在華夏西南的絕對優勢,打造一個強大的西南後方基地。爭取在短時間內,擺脫他們被民兵總隊在北方被壓制的情況。

只可惜,美英二國政府首腦們也不傻,不願意為了緬甸的殖民地以及那些駐守軍,就甘心當冤大頭。一時間,這談判也就陷入了僵持狀態,現在就看最終誰沉不住氣了。

其實對於華夏遠征軍赴緬作戰,在鄧成功看來根本得不償失。因為這場華夏境外的戰爭,不但消耗了華夏不少的元氣,更多還是飽了那些貪官汙吏,卻損失了華夏的抗戰實力。

為了二個國家口頭上以及面子上的一點利益,就組織超四十萬的兵力投送到緬甸跟小鬼子浴血拼殺,最終將近有一半以上的遠征軍官兵埋骨他鄉。這仗打的值嗎?

其實在鄧成功看來,遠征軍入緬作戰如果從儲存西南戰略運輸線的目的出發,那這仗是有必要打。可在這條運輸線上,華夏目前真正能從國外得到的物資援助有多少呢?真的值得華夏付出幾十萬官兵的性命,都儲存這條運輸線嗎?

更何況,遠征軍那怕最後取勝,得到的結果還不是回國,收復的緬甸同樣沒華夏什麼事情。這種完全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在鄧成功看來根本不需理會。

除非英美二國願意支付遠征軍進緬作戰的所有開支,並且承諾遠征軍收復的地方,以後將歸屬於華夏所有。否則,這種賠本買賣鄧成功根本不會去參與。

按鄧成功的想法就是,未來的東南亞,華夏必須做到能跟蘇聯一較高下的地步。那些西南的小國,統統都必須成為華夏外派駐軍的獨立國。要不然,這些人口不多卻總給華夏添亂的東南亞小國的死活,關華夏毛事啊!(未完待續。。)

第二百八十七章 二位偉人的到訪

前世看到過無數關於遠征軍這支部隊,到底應不應該派遣的討論,鄧成功也曾關注著正反二方的意見。更多的感受就是,遠征軍打的英勇卻也悲壯。尤其是初次入緬作戰死在那座野人山的遠征軍官兵,成為那些遠征軍老兵們心中永遠的痛。

打著維護滇緬公路補給線的名義,開赴緬甸作戰的遠征軍,卻成為這場遠征之戰的主力部隊。原本應該擔任重要任務的英軍,卻只知道一謂的往後方安全的地方跑,而將抱著為國盡忠之心而來的遠征軍戰士,推到前線跟小鬼子浴血奮戰。

結果這仗一打就是幾年,華夏除了損失幾十萬年富力強的精兵外,得到的無非就是二國那些微不足道的援助。在目前華夏都還處於亂戰的情況下,這種吃力不討好的遠征軍計劃,在鄧成功看來是不應該組建的。

有這麼多精兵強將,鄧成功相信國黨完全有信心將日軍防禦於國門之外,至於那些本就不怎麼靠譜的東南亞各國,自有英軍去對付。只要他們想保住印支那殖民地,他就必須無條件的支援華夏,讓華夏替他作戰。

這種在國內跟國外進行作戰的方式,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二種模式。要知道,如今華夏的**,對於叢林大兵團作戰的概念根本不多,從來沒有想過進入緬甸那種熱帶叢林作戰,其危險程度遠遠超過他們的預期。這也是後來為何,一支遠征軍主力進入野人山後,卻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人逃過一劫,其餘人全部埋骨深山的結局。

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就是鄧成功的做法,雖然他很清楚,目前陷入資金跟裝備都短缺的國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