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居於大理寺之下,而且也是相當麻煩,為何不直接向刑部申請。”
刑部和大理寺本就是相互制衡的,搜查令如果要向大理寺申請。那麼可能會打破這天平。
長孫無忌作為三省六部之首,他當然不希望刑部被大理寺限制。
韓藝當然明白,笑道:“太尉言之有理。”
長孫無忌等了一下,見韓藝不開口了,於是道:“那你是認為該向刑部申請?”
“下官並未這麼說。”
韓藝搖搖頭,又道:“下官是說太尉言之有理,答案,太尉已經說了出來。”
長孫無忌錯愕道:“此話怎講?”
韓藝道:“其實下官原本是將批示搜查令的權力給予三省,但是王玄道說三省每日要處理的政務實在是太多了,若還涉及刑事案,恐怕是力不從心。後來下官又想到御史臺,但是鄭善行說,我們本就是御史臺的官員,如此寫的話,會被人認為以公謀私,於是下官才想到大理寺。但是下官自始至終從未想過刑部。”
長孫無忌問道:“為何?”
韓藝答道:“道理就是如太尉方才所言,我朝之所以將刑法權力一分為三,無非也就是為了達到相互制衡的目的,搜查令交予大理寺同樣也是這個道理。民安局歸於刑部,二者等於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搜查令代表著合理侵犯他人利益的關鍵法令,對此一定要慎重,如果向刑部申請的話,難免會出現包庇、縱容,甚至於官官相護的現象。但是大理寺本就是為了制衡刑部,大理寺可不會給刑部官員面子,那麼包庇、縱容也就無從談起了。”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但是反過來說,刑部同樣也是為了制衡大理寺,如果大理寺故意藉著搜查令來刁難民安局,那麼刑部在複核案件時,發現這種現象,亦或者民安局直接找刑部申述,那麼刑部一定也不會罷休,肯定會去彈劾大理寺,同樣的,如果民安局不申請搜查令,就直接入室執法,亦或者民安局謊報證據,騙取搜查令,那麼大理寺在審理此案時,一定也不會包庇民安局,也會去找刑部的麻煩,如此一來,搜查令就變得更具保護效用,質量也能夠大大提高。”
于志寧、褚遂良等人聽罷,都略顯驚訝的瞧了眼韓藝。
其實韓藝說得並不難理解,就是利用大理寺和刑部之間的制衡來為這一道搜查令護航,因為大理寺和刑部的權力實在是太密切了,任何一方的越界,都會視作是在挑戰對方的權力,故此兩邊相互鬥爭的也是非常厲害,畢竟都要維護自己的權力,一旦越界成為了常態,那麼不就是己的權力被對方給奪走了。
但這恰恰是最難的部分,任何一個政治家首先考慮的肯定就是權力均衡的問題,如果一家獨大,那就沒得玩了,通常這種情況出現,一般都預示著要重新洗牌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權力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於君於臣,皆是如此,這也是每個政治家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因為朝堂上的勢力是錯綜複雜,人與人,部門與部門,都存在著這些關係,每天都會有權力的爭奪。
那麼韓藝說出這一番話的前提,是他必須要看清楚這裡面的本質,沒有摸透這一點,是很難提出這個建議的。
但是韓藝才不過二十呀。
這未免也太早熟了一點吧。
至於長孫無忌有沒有想到這一點,那麼無人知曉了,也許是真沒有想到,也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同樣的,李治究竟有沒有看到這一點,也無人得知,但他肯定願意將這一個權力交給大理寺,而非刑部,權力越是分散,對於君主而言,自然是越好,如果太集中了,就可能會出現架空王權的現象,點點頭道:“說得好!朕覺得韓藝說得非常有道理,這聽上去似乎非常繁瑣,但其實這一點也不繁瑣,而且也非常的合理。”說著他目光一掃,道:“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呢?”
你都這麼說了,我們還好說什麼。
“陛下聖明。”
一干老臣子齊聲道。
李治微微一笑,稍微猶豫了一下,才向韓藝說道:“韓藝,既然這民安局是因你而生,那關於民安局的建設,你自然也是責無旁貸。朕現在賜封你為皇家特派使,官至六品,務必要為朕建設好這民安局。”
皇家特派使?哇操!這個牛啊!可是六品是不是太小了一點啊?算了,不管了,反正不嫌官職多。韓藝急忙行大禮道:“微臣叩謝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且慢!”褚遂良突然站了出來,表情有些莫名其妙,道:“陛下,這………這我朝從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