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糧價一直高於山東地區,再算算運費,去那邊買的確要划算的多。
竇義卻道:“這都只是我們的猜測罷了,如今出兵一事都還沒有確定下來,你們未免想得太遠了一些,要不咱們還是先去找韓小哥問問情況,再做打算。”
這韓藝可是商人在朝中的旗幟,有事當然找韓小哥。
於是乎,這些商人紛紛跑去韓藝那邊打探。韓藝當然不會跟他們明說,如果讓這些商人知道,他一早就打算讓他們為此次戰爭買單的話,那他們肯定會坐地起價的。
反正韓藝是既沒有承認,但也沒有否認,如果你有這打算,那是可以商量。
但是對於這些商人而言,這就夠了!
然而,就在這時候,李治終於召開了軍機會議,接見了李績、契何力、任雅相、高侃、阿史那彌射等一干武將,當然,還有韓藝。
會議的開始,李治就告訴大家,自己不會御駕親征。
此話一出,李績他們心中是長出一口氣,這懸著大石頭終於是落了下來。這些武將可不懂的掩飾自己。李治一看他們這表情,也明白他們都不想自己去,稍顯得有些尷尬,但也慶幸自己沒有一意孤行,打仗他當然還是不如這些將軍,既然大家都不贊成,那就肯定是有道理的。
接下來,李治又想李績詢問作戰計劃。
這些天他們都在商量著針對高句麗的作戰計劃,大方針還是沒有變,就是先取百濟,再滅高句麗。
這雖然得一步步來,在沒有消滅百濟之前,不宜出動大軍,但是必須得在遼東地區給高句麗壓力,李績就建議李治先昭告天下,要對高句麗出兵,同時還得派將軍過去,徵調契丹軍和突厥軍,營造出一種大軍壓境的氣勢來,讓高句麗將重兵放在遼東地區,與唐軍對峙,無暇去救百濟,因為那邊百濟已經得到了倭國的相助,如果再加上高句麗的援軍,這是很難打的,唐朝要去百濟的話,還得用船運送士兵過去。
最終商議決定,先調契何力、阿史那彌射、高侃三位將軍去遼東地區,調集突厥和契丹部隊,配合萊州的水師作戰,不過陸路只是佯攻,滅百濟才是主要目的,那契何力和阿史那彌射本來突厥貴族,這事只能交給他們去辦。而水師還是交給劉仁願統帥,至於聯合新羅軍攻打百濟的任務,李治決定交給了正趕過去的蘇定方。
之所以讓蘇定方去滅百濟,主要是考慮到蘇定方在軍中的名望和地位都不太高,而軍中又非常重視這一點的,如果將蘇定方跟契何力他們這些人放到一起,那蘇定方必然會低他們一等,那麼他的軍事才能可能就無法發揮出來,但是李治非常看重蘇定方,也是他將蘇定方提拔到統帥的位子上,讓他獨當一面,故此李治乾脆就讓他去攻打百濟,這一路就完全交給蘇定方負責。
另外,雖然李治沒有打算御駕親征,但他還是堅持將後勤全部交給韓藝來統管,但是可不能封個押糧官,這已經配不上韓藝如今的地位,於是決定封韓藝為遼東道的安撫大師,專管後勤,觀國公楊思訓作為他副使。
等消滅百濟之後,李績他們才統帥三軍,開赴戰場。
這商議完之後,李治突然站起身來,一臉嚴肅的說道:“諸位將軍一定要記住,此戰不和,但凡是高句麗送來的求和之信,一律燒燬,無須來詢問朕,此番出兵,就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徹底的消滅高句麗。”
因為高句麗有很多前科的,你一去打它,它就立刻求和,別說稱臣,爸爸都願意喊,但等你班師回朝後,它又竄起來,這大軍一來一回,什麼士氣都沒有了。隋煬帝可是前車之鑑,李治當然也害怕高句麗又使緩兵之計,而且一般情況下,敵國臣服,那必須是油皇帝做主,這信使一來一回,時間就浪費了,如果是御駕親征就沒有這個問題,但是李治現在決定不御駕親征,所以李治非常明確的告訴他們,此戰不和,沒有這個選項,你們千萬別把信送到長安來,要是送到長安來,那他還得跟那些文臣扯,夠頭疼的,咱們不要高句麗臣服,咱們就只有一個目的,將高句麗從**上給消滅。
可見李治這人其實並不懦弱,在對外用兵上面,他還是非常果敢的。這話說回來,其實懦弱只是他的一種手段而已,當年諸王爭儲,他要是不懦弱的話,長孫無忌還真不一定會幫他。
李績他們聽了,當然非常振奮,因為他們這些人只懂得打仗,談判那都是文臣做的事,而他們又最煩文臣突然插一杆子進來,弄得他們上不上,下不下的,李治這麼安排,一切都變得簡單明確,就是一路打到底。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