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2 / 4)

小說:星河戰隊 作者:丁格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嘛!”

“我看是氣死個諸葛亮吧!”

八十二章:長遠規劃

指揮部里人都到齊了,江楓坐下來後開啟電腦看看當天的新聞,這裡的訊號接收雖然比地球的訊號要延緩一個小時,但是畢竟總還是接收的到。瀏覽一下被情報部門採集的網頁,看看都有什麼大事情發生,他發現很多國家元首都在發表關於地球和平的倡議,很多小國家的總統和元首都在聯合國的安排下籤署了世界和平宣言,原本是歐美死對頭的中東國家阿拉伯世界的領導人竟然在美國的白宮和美國總統共進晚餐了!他心裡忽然一熱,在搜尋欄裡輸入了香格里拉的名字,然後按下了回車。頓時搜到了許多關於香格里拉的頁面,他點選一個進入後仔細檢視,一段描述引起了他的注意: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記敘了康韋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戰時從南亞次大陸一個叫巴司庫(作者虛構的某國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機轉移去白沙瓦時,被一個神秘的東方劫機者劫往香格里拉藍月山谷的神奇經歷。在小說中所描寫的整個香格里拉,各種信仰和平共存,四處遍佈著基督教堂、佛教寺廟、道觀和儒教祠堂。人們奉行適度的原則,對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種適度的原則,即使對待歡樂也不例外。

香格里拉就是一個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財富——那裡富含金礦和純淨空氣的薈萃地,是美麗、明朗、安然、閒逸、悠遠、知足、寧靜、和諧等一切人類美好理想的歸宿。在這裡,其實香格里拉已經是成為了一個理想中的國度了,一種和諧、寧靜充斥其間。當1934年4月英國倫敦麥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該小說時,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歐洲引起了轟動,並很快暢銷到美、日等國。小說出版後,立刻被獨具慧眼的好萊塢製片公司攝製成電影,影片風靡全球,主題歌“香格里拉”唱遍全球。後來,香格里拉一詞被香港—新加坡企業家郭氏家族買斷,成為酒店的商號,進而風靡世界,成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徵之一,這從側面印證了《消失的地平線》在人文學上的偉大意義。《消失的地平線》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記》,《消失的地平線》偉大的意義在於,為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植入了人間樂土的意境。

正如《不列顛文學家辭典》在評述《消失的地平線》時所指出的:它的功績在於為英語詞彙創造了“世外桃源”一詞——香格里拉。從此,這片想象中的人間樂土就成了伊甸園、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由於小說及後來拍成的電影的廣泛影響,香格里拉遂成為公認的世外桃源或隱秘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首次轟炸東京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對外界說,這些飛機是從香格里拉起飛的。羅斯福還將美國總統設在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山間別墅命名為香格里拉。後來,艾森豪威爾將之改為戴維營,以紀念他的孫子戴維。就這點在東西方上認識是大致一樣的,“世外桃源”、“烏托邦”在中國也同樣是如此,那都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對一種寧靜和諧的嚮往。香格里拉最先興起是在西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消失的地平線》是在一戰過後,二戰待發的時候,此時的西方經濟不是很繁榮,人民普遍處在一種心靈迷漫的狀態中,這點可以從希特勒的上臺得到社會背景方面的佐證。人們普遍希望富強、繁榮,只是現實中卻還不能夠得到這種的滿足,這是一種心靈的渴求。也正是《消失的地平線》出現並引起轟動的深層次社會背景。一如當今現實的社會中反腐巨片及清宮秘史的熱播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現實社會的一種渴望與無奈的心情。

現今的學者普遍認為,香格里拉是一種嚮往的地方,是心靈中的理想國度,未必真實存在,一如中國的桃花源一樣。不過其原型在中國西南的橫段山脈中,因此現今人們普遍認為:在雲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區為希爾頓筆下的香格里拉,概因當年的洛克就在這一地區活動了數十年。此川滇藏地區的範圍大致包括:麗江、瀘沽湖、香格里拉(雲南迪慶中甸)、梅里雪山、虎跳峽、最後的香格里拉(四川稻城亞丁)、四川瀘沽湖、貢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陽谷(四川得榮)、鄉城、西藏芒康、昌都、波密、墨脫、雅魯藏布江這一大片域。這一帶的風景與《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的總體一致,特別是書中提到的很有特點的東西在這裡都能夠找到。如;梅里雪山、稻城亞丁三神山等。但是不是具體提到某個地點。

“這麼說來,這個香格里拉是虛無縹緲的,藏在人民心中的聖地!”江楓暗自想道:“我若真的去找張丹,只怕是找不到!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