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
'小議' 此詩按五言格律“吹毛”,可求之“疵”多矣:如首句仄起,不押韻當為“仄仄平平仄”,押韻當為“仄仄仄平平”,而“散別三十年”為“仄仄平仄平”,便不合“律”了。問題是這“三十年”不好辦:1,它是提起全詩的主體事件,是“綱”,應放首句;2,它的詞序不可倒置,如,為了押韻與平仄合律可以將“細浪騰”寫為“騰細浪”意思沒有差別,而將“三十年”改作“年三十”意思就完全變了;3,若用“散別卅餘年”,格律是合了,但這“卅”字很有些偏僻,還不如“仍之”。其實,詩之格律從來就有變通之法,如,“一三五不論”就放開了一半的字數可以不必合律,因為雙音詞的後一個字往往是重音所在,而“二四六分明”把握住了詩的重音,整體節奏就不會有大的失調了。看來,“適履”不宜“削足”,即便去“律”而僅稱之為“詩”亦無不可。 txt小說上傳分享
贈 李 子 兆 學 友
贈李子兆學友
歷盡滄桑意未央,
潘鬢未必是秋霜。
江湖浪跡尋津渡,
曠野吟歌覓樂章;
風雪常驚年少夢,
文章不負老來忙。
人生有幸存知己,
何日相逢話杜康。
83年
附李子兆學友原詩
其一:
一見知交潘鬢秋,/九曲迴腸憶悠遊。/摩肩把臂“湖跡渡”,/說笑談天“水陸洲”。/自許相逢春滿面,/那堪別後志難酬。/而今愧對同窗問,/建樹無成已白頭。
其二:
我學慚三篋,/君才博五經。/泛交徒識面,/深契自忘形。/送別江頭笛,/懷人午夜鍾。/何時家釀熟,/共醉綠楊汀。/
'小議' 李子兆先生的詩工整、嚴謹而且古樸,文如其人是也。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楓 林 山
參觀楓林山學校,遇故人有感
陽光裡,秋來的楓葉搖著樹梢,
它告訴人們,這邊的風景獨好。
翩翩倩影,仍留著酣甜的春夢,
熠熠閃光,依稀有夏日的妖嬈。
經了風寒,褪去了稚嫩的綠色,
迎著驕陽,愈加顯得多彩多嬌:
二月繁花似錦,有如雲霞繚繞,
怎比得上霜染層林,勁舞重宵?
何況,這還是剛剛過午的時候,
如火如荼,紅豔豔的分外熱鬧,
更有一樹出類拔萃,展卷旗旄,
萬類爭榮,那是楓樹山的驕傲!
84年8月
'小議'如果讀者明瞭詩是寫給作者中學時代一位同桌,那麼,對詩中略嫌阿諛奉承的用詞,也許不會過分見責了吧?
詩分十二行,一韻到底,音節平仄大體相對,句式也有對偶、排比一類,但主要的特點是句式的變化,每行兩個分句,可長可短,但每行字數相等,不失視覺與聽覺上的整齊對稱之美,且有了可能容納許多的多音詞,如帶“著了過”、“的地得”、“啊嗎呢”等助詞的三音節詞與片語,以及四字或更多位元組組成的成語乃至短語,也就是說,它基本適應於用現代漢語進行詩歌創作,這是否算得是對新詩格律的一種探索?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天 竺 葵
天 竺 葵
觀友人花圃,獲贈天竺葵一盆,其時,餘尚在為油鹽柴米醬醋茶操心,彼卻於琴棋書畫詩酒花間尋趣了。
鄉下人認得冬莧菜,
卻沒見過冬莧菜開紅花,
這花雖然抵不得飯和菜,
也能惹得你眼打斜,
隨手插條隔年枝,
立地生根便發芽,
一邊打苞一邊長,
大苞小苞擠滿了椏。
一朵兩朵三四朵,
這朵剛收那朵發,
學名說來很耐聽,
天竺葵叫的就是它,
四季花,不敗花,
明年接你到我家,
院子裡砌個花壇子,
寫上詩,配上畫,
待手腳閒時也讀書,
也吟歌,也看花!
84年1月
'小議' 這首詩更近口語,口語能否進入詩的格律,本不應該成為問題,如果不認為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