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油的熱湯比同溫度的熱水更不容易涼、更不容易蒸發,這就是保溼品中既要有水,又要有油的原因。
一個保溼產物是否優良,要看它是否含有“增溼劑”與“鎖水劑”這兩大類成分,它們倆的同時存在,才能讓你的保溼品真正有效地抵達面板的表層和深層。
下面,我們來細細瞭解一下保溼品應該具備的這兩大品質:
■增溼功能
增溼劑多為水性的保溼成分,如玻尿酸、甘油、氨基酸、多元醇類、乳酸等,它們可以輔助肌膚抓住水分。
■ 鎖水功能
鎖水劑多為油性的保溼成分,在調養品的新增上,以某些擁有美膚效果的植物萃取油脂較為恰當,如荷荷葩油、月見草油、橄欖油、榛果油、小麥胚芽油、杏核油等,這些成分不光能防止臉上水分流失,也可以讓增溼劑不被蒸發。
在清楚地知道優良的保溼品應該含有“增溼劑”與“鎖水劑”這兩大類成分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哪些補水保溼品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補水保溼的三種武器
1。 保溼乳液/霜
大部分品牌都準備了清盈的乳液和滋潤的乳霜,以滿足不同肌膚不同季節的需要。一些日用產品還有防曬功能。
2。 保溼精華素
蘊涵了該保溼系列最珍貴的成分和最核心的技術,有立竿見影的滋潤效果,是物有所值的重點保溼首選。
3。 保溼面膜
集中供給水分的“急救站”,可快速輸送能量和水分,短時間顯著嫩滑飽滿,讓每個毛孔感到幸福,上妝容易完美。亦適合旅途及長時間疲憊後使用。
不同膚質的不同保溼大法
嬌柔亮麗的肌膚人人渴望,哪怕你先天基因優秀,如果缺乏基本的養護程式,肌膚依然會過早起皺衰老。想使肌膚永遠嬌豔如小花,適時的護理與精心的照料,才會延長歲月的花期。
那麼,如何根據你的肌膚屬性對症下藥呢?
■中性肌膚
你太幸運了,中性肌膚是難得一見的天生麗質,不油、不幹,是令人羨慕的理想肌膚。除了基礎補水保養之外,隔離紫外線更是每日不可或缺的保養工作。柔嫩護膚系列,清爽、柔嫩的滋潤及保護肌膚,最適合中性肌膚的你。
■油性肌膚
這類肌膚比較難打理。不過,加強肌膚後天的保養,一樣能讓它白裡透紅、清爽自然。頑固的粉刺、毛孔粗大、T字部位油膩、容易脫妝,這些都是油性肌膚的特徵。除了日常臉部徹底清潔外,做去角質及敷面的工作非常重要,同時,收斂毛孔也是每日之要點。
建議多使用含油分少的保溼產品,但也不能完全不含油分,否則可能會導致油性肌膚出現缺油的尷尬狀況。另外,定期的保溼面膜也不能少。
當然,你一定要少吃高熱量、辛辣、咖啡、油炸等刺激性的食物,多食用高纖維蔬菜及高纖維麵包,雙管齊下地呵護肌膚才是良方。
■乾性肌膚
乾性的膚質看來總是緊繃、乾澀,易生討厭的小細紋及斑點。乾性肌膚要特別注重保溼、滋潤。
建議此類肌膚選擇含有高滋潤性及高營養性的營養霜,而且千萬不可做誇張的表情,這樣才能防止皺紋過早出現。
■敏感性肌膚
敏感性肌膚是最脆弱的,這類膚質較薄,常會發紅、出疹、發癢。
在護膚過程中,要避免任何有刺激性的保養品。此類肌膚需選用無香料、無酒精、無色素、天然植物萃取,並能兼顧保溼功效,含保溼水分子的溫和性產品。
敏感性肌膚的人最好隨時隨地保持工作居家環境的清潔,因為所處環境中的灰塵最容易引起面板不適,同時要對不新鮮的海鮮類食品說“不”。季節變化也需要引起你的注意。
■混合性肌膚
混合性肌膚的人,T字部位總是泛著油光,兩頰因為嚴重缺水,導致乾澀、緊繃。此類肌膚春夏季容易油膩,應保持面板清爽及收斂毛細孔,秋冬季節則多加強滋潤、保溼。建議此類肌膚選購自然溫和系列的護膚品。
此外,此類肌膚需特別注意季節的轉變、早晚溫差的變化,並養成不同季節選用不同保養品的習慣。
變成白雪公主是大多數亞洲女性的夢想,但事實卻是,美白之路荊棘滿布。為什麼美白就這麼困難?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並不是美白有多難,而是你走錯了路,或者用錯了方法?
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