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不穿或少穿襪子。春夏季節,因水土或其他原因,很容易生出又癢又痛的足癬,輕者蛻皮,重者化膿奇癢。因為方便不穿襪子,不僅可能導致面板潰爛,還有可能將黴菌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
忌不注意腳部按摩。若不注意,不僅有損於腳面面板的潔白細潤,甚至會產生面板過敏等不良現象。為此可適當按摩或揉搓雙腿和雙足,以保持腳部正常狀態。
愛高跟鞋,但也要注意你的足部健康
現在,楔跟、坡跟、粗跟等形形色色挑戰高度極限的鞋子衝擊著人們的眼球,而對於時尚分子而言,踩著潮尖的同時也潛藏著不少健康隱憂……
■美麗高跟,足部的“過勞累”殺手
瑞典的一名科學家研究發現,穿高跟鞋會阻礙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如果情況嚴重還會間接導致精神紊亂。
根據科學資料統計:人類在正常行走的情況下,每邁一步,足部都要承擔相當於來自身體重量3~4倍的壓力,每天每隻腳要承受大約100噸的壓力。經過一天的行走或是長時間站立疲憊後,腳部疲勞或病痛就會接踵而來。若不及時護理好足部,就有可能導致足部疾病。
足部經常被束縛在狹窄的高跟鞋內無法透氣也不能舒展,從而導致了腳底肌肉發炎。此外,穿著高跟鞋使腳部承受過重的壓力也是導致足底患病的眾多的原因之一,它所呈現的症狀就是站著時很容易就覺得腳底痠痛、疲倦而且伴有由淺到深的發熱現象。
想要預防足底肌膜發炎的病發,應該儘量避免穿高跟鞋和太緊的鞋子,而且不要長時間站立,以免腳底受到強大壓迫後肌肉無法放鬆,一直處於過度勞累的狀態。
■高跟鞋“殺手”榜中榜
某大牌走秀現場一模特穿著15厘米的高跟鞋,在回臺時被意外絆倒,在她起身的時候忍不住抱怨了一句:“設計師為什麼自己不來穿穿高跟鞋。”看看那些美麗時尚高跟鞋,讓女人美麗的又束縛著女人,成為女人的“枷鎖”,更埋下病患種種。
1。尖頭高跟鞋
直指病症:槌頭趾
鞋頭尖尖的高跟鞋看起來似乎絢麗紛呈,但是穿起來就像是一個三角形的容器將方方正正的大腳趾輪廓固定在一個畸形空間裡;若是長時間穿著必然會使腳趾彎曲從而造成槌頭趾。槌頭趾的主要症狀就是趾頭會經常疼痛,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足骨脫臼。
特別支招:在選擇高跟鞋時,儘可能選擇圓頭或方頭的鞋子,這樣就不會將腳趾緊緊地擠在一起。如果碰到實在是難以割捨的尖頭高跟鞋,那就只能自己私下做好足部按摩和護理工作嘍。
2。尖頭薄底高跟鞋
直指病症:大腳趾外翻
由於大腳趾被過於擁擠的鞋尖造成了腳部擠壓摩擦,從而導致的大腳趾嚴重變形。患病初期,足部只是輕微的疼痛;要是發炎的話,會有針刺般的陣痛。隨著大腳趾加重變形,足部受力點分散不均,受力最重的腳掌就會生成疼痛性腳墊,第二趾也會壓到大腳趾上翹起,從而造成大腳步趾外翻。這種足病如果不盡早醫治,年老後足部的疼痛還會引起或加重膝關節、腰背部的疼痛,嚴重的還可能會引發雙腿變形,形成羅圈腿。
特別支招: 建議你最好選擇柔軟的皮革類高跟鞋,鞋頭要寬,以便讓腳趾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可以伸展。
3。包裹嚴實的薄底高跟鞋
直指病症:雞眼或死繭
雞眼,就是腳底會出現一個個跟米粒般大小的“眼睛”。由於高跟鞋的長期壓迫、過度摩擦腳部,而引起面板角質層變厚。雞眼中間有一個深入面板內的堅硬核心,刺激此核心會有激烈的刺痛感。鞋底過薄容易加大足底與鞋底的摩擦,不僅會有雞眼的隱患,還會有死繭生成。
特別支招:在穿高跟鞋時,最好選擇腳面稍寬一點的鞋款,或是使用特殊結構的功能鞋墊來減輕腳底所承受的壓力;應該經常給雙腳一個透氣的機會,不要總是捂在高跟鞋裡。在家裡的時候,不妨用60℃~70℃的熱水浸足,有助於增加區域性血液迴圈。
4。超細高高跟鞋
直指病症:蹠痛症
蹠痛症,即前腳掌疼痛,它在各種疼痛中名列榜首。蹠痛症多發生在第三四蹠骨頭之間的趾神經。經常穿那種鞋跟細高、鞋底卻又很薄的高跟鞋,腳蹠骨會長期受到壓迫,蹠骨頭部位的損傷影響在透過該處的神經之後,會使之增粗,最終導致周圍組織增生,從而引發神經炎或蹠痛症。
特別支招: 拒絕鞋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