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管理三國志 作者:竹水冷

是奸臣的行徑,是因為其中包藏著險惡的用心。正是這種用心,才導致了漢朝管理秩序的全盤崩潰。

《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的這個亂世。但這個亂世,並不是不可以挽救,而是缺少一個有愛心、有力量去挽救它的人。

董卓進京之前,人們曾經對他抱有很大的幻想,但他讓人們失望了。王允用連環計誅殺董卓之後,人們也曾經對他抱有很大的幻想,但他還是讓人們失望了。曹操剛剛把漢獻帝接到許昌的時候,人們也曾經對他抱有很大的幻想,但他再一次無情地把人們的美好願望砸得粉碎。

“挾天子而令諸侯”這種奸臣的行徑,其實並非始於曹操。第一個“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就是這個董卓。董卓死後,他的兩個部將李傕、郭汜兵犯長安,也同樣有過“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故事。但是,董卓和曹操的結局卻很不一樣,董卓因為“挾天子而令諸侯”落了一個暴屍街頭的下場,曹操卻因為“挾天子而令諸侯”成就了他的魏國政權。今天的人們之所以盛讚曹操雄才偉略,不過是以成敗論英雄罷了。

董卓和曹操挾持的,是同一個天子,就是東漢的末代皇帝漢獻帝。漢靈帝駕崩之後,最初是由他的另一個兒子劉辯繼承的皇位。董卓進京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掉了漢少帝劉辯,改立漢獻帝劉協。那麼,董卓為什麼不選擇漢少帝劉辯、卻選擇了漢獻帝劉協呢?大約有這麼幾個原因:

1、董卓比較喜歡劉協,認為劉協比劉辯更聰明、更乖巧。

2、劉協比較年幼,只有九歲。劉辯卻已經到了青春期,雖然懦弱,卻不容易馴服。相比較而言,選擇劉協就可以達到“貪孩童以久其政”的目的。

3、先皇漢靈帝的母親董太后更喜歡劉協,董卓剛好與董太后同姓,可以冒認皇親,以外戚的身份專政。《後漢書…董卓傳》中說:“卓自與太后同族,有廢立之意。”

4、廢立皇帝能夠立竿見影地樹立自己的權威,達到震懾天下的目的。

董卓廢掉了漢少帝劉辯,隨後用毒酒殺害了他。漢獻帝劉協以傀儡的形式登上歷史舞臺。然而,讓董卓意想不到的是:全國各地的地方勢力根本不承認董卓專權的這個新政府,反而責罵董卓是罪大惡極的國賊。

董卓既然是國賊,他改立的漢獻帝當然也得不到人們的尊重。大漢王朝的管理秩序頓時全盤崩潰,形成了群雄並起、爭霸天下的戰爭局面。曹操寫了一首詩,題曰《蒿里行》,用一種素描的寫作風格,記錄了當時的混亂狀況。詩云:“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義士,指的是從各地起兵###董卓的軍閥勢力。他們在孟津會師,推舉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結成盟軍,公開挑戰那個董卓專權的新政府。“初期會盟津……軍合力不齊。”這些所謂的義士啊,因為各有各的想法,致使盟軍的軍事行動不能協調一致,形成了各自觀望的局面。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六講 東漢末年的兩種漁夫(4)

【成君憶的管理學理念。】

53、關東盟軍的旗幟下面,是一顆顆爭奪勢利的野心。對於同樣野心勃勃的袁紹和曹操而言,這是他們解決不了的管理難題。

54、儘管曹操在他的詩中感嘆過“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的殘酷現實,但他的管理理念與其他軍閥在本質上並沒有任何不同。

為什麼關東聯盟會形成各自觀望的局面呢?有幾個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當時政治形勢太複雜。他們以天子秘詔的名義###董卓,以顯示盟軍的正義性。可是,###董卓,又意味著他們否定了董卓改立的漢獻帝。如何看待漢獻帝的地位,成了當時最撲朔迷離的政治難題。

第二個原因,當時漢獻帝和董卓在一起。攻勢太猛烈吧,必然對天子不利。不顧天子的死活吧,又會陷入不義的境地。畢竟,國家需要一個天子,需要一個領導人來象徵它的存在。他們還不能公開地否認漢獻帝的合法性,否則局面就會更加不可收拾。

第三個原因,在盟軍聲勢浩大的壓迫下,董卓竟然下令將洛陽洗劫一空,然後挾持著漢獻帝遷都長安。洛陽當時大約有60萬居民,是當時全世界最繁華的城市,竟然被董卓焚燬成了一片廢墟。誰來為這件事負責呢?這是一個大問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