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當然馬上就會找到解決方法。就是以新基地為圓心,再以700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再一次重複上面的過程,這樣新基地的安全就又得到了保證。
但是保證新基地的安全而出現的新新基地的安全怎麼辦?
再來一次……
於是日本海軍的陸基航空兵基地就這樣以700公里左右為步距,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拉包兒,最後在以拉包兒為圓心畫圓的時候不知怎麼的弄錯了半徑,成了1 000公里,在1 000公里的圓周上找到了一個叫做瓜達卡納爾的南北寬48公里,東西長160公里,總面積大約5 336平方公里的海島,航空偵察表明,島上有一片適合做機場的平地,於是海軍們就在那上面開始開工建造一個機場。
陸戰一師上了瓜島(3)
中途島海戰10天以後的6月16日,海軍第十一設營隊上了島,7月1日,又加上了第十三設營隊。這個“設營隊”是海軍的名詞,陸軍管那叫“工兵”,太平洋戰爭中海軍設營隊最多曾經到過30萬人,主要是修建機場。瓜島上的設營隊員人數大約有2 600人,此外還加上帶著一門山炮和三挺輕機槍的247名守備隊員,總共大約3 000人。
海軍設營隊的工程進度很快,到8月5日,寬60米、長800米的跑道和宿舍都已經全部完成。實際上設營隊從7月中旬開始就一直在向上面報告工程的進展情況,說明航空部隊已經可以陸續進駐瓜島了,但一直沒有人理睬他們。在設營隊的一再催促之下,最後終於來了一個通知:“拉包兒的第六航空隊戰鬥機隊和三澤航空隊陸攻機隊將在8月16日進駐瓜島”。
事實上是8月7日,第八艦隊司令長官三川軍一中將收到了一份告急電報,內容是美軍已經開始進駐瓜島和對面的圖拉吉島了。
如果說山本五十六在中途島海戰以後已經死了的話,那他的生命值就全部充值到了尼米茨身上了,此時的尼米茨心情開朗、精力充沛。事實已經證明他放棄阿留申群島的決定無比正確,因為如果日本佔領了那兒,進不能威脅美國,退又給日本帝國丟人,才是真正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在中部太平洋,日本帝國對夏威夷的威脅由於其在中途島的潰敗也已經宣告解除。現在尼米茨看南太平洋已經不僅是用防守的目光,而是在策劃進攻了。
但是這時候還不是真正的進攻,用尼米茨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攻勢防禦”。在戰略上還是處在防守階段,但在戰術上開始進攻,“佔領日本軍隊還沒有確保的地方,誘使日本軍隊作戰失敗”。在目前的階段消除日本海軍對索羅門群島的壓力,爭奪南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
和穩紮穩打的尼米茨相比,麥克阿瑟的自信更加充足。6月9日,麥克阿瑟就給尼米茨寫信,說要借兩艘航母和一個兩棲作戰師,並說一次作戰就能拿下拉包兒。麥克阿瑟提出這個建議與其說是自信,不如說是作秀,因為他知道尼米茨不會借兵給他。
果然麥克阿瑟的請求被尼米茨拒絕,但是尼米茨要求陸軍出兵幫助防守南方島嶼的提議也被馬歇爾憤怒地拒絕了。
結果參謀長聯席會議終於達成妥協,決定進行三階段作戰,首先攻佔聖克魯斯群島和圖拉吉周圍的島嶼,接下來攻佔新幾內亞東部的萊城和薩拉毛亞,最後進攻拉包兒。
第一階段作戰由尼米茨管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由麥克阿瑟管轄。
7月10日,尼米茨已經下達了定於8月1日進攻圖拉吉島和對岸的瓜島的命令,因為澳大利亞海岸監視員們的報告說,大量的日本海軍在瓜島集結,修建了一個極具規模的機場。這個機場如果真的投入使用,將對整個索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東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形成威脅,尼米茨決不能容許這個機場的存在。
尼米茨的作戰命令延期了一個星期,到8月7日才正式開始作戰行動。之所以要準備這麼長時間,是因為那時候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作戰重點還是歐洲,當時正準備在北非登陸,所有兵員物資北非最優先使用,尼米茨能爭取到的東西有限,還是隻能儘可能利用其手裡現有的資源。
手裡現有的資源太有限了。聯合艦隊還有以“兩鶴”為首的6艘航空母艦,而美國海軍連同修理結束重返戰場的薩拉託加以及從大西洋抽出來的胡蜂號一起也只有4艘;日本海軍以大和號為首的12艘戰列艦完整無缺,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不是在珍珠港的水底就是在西海岸的船臺上或修或造;日本陸軍的戰鬥部隊都是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