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4 / 4)

“共產國際”在中國的代言人李大釗同志高看一眼了。相比於李大釗積極響應“共產國際”號召,唯“共產國際”馬首是瞻的做法,陳獨秀就顯的不是那麼聽話,這也是陳獨秀在廣州國民政府裡地位遠不如李大釗的原因,而陳獨秀的屢屢“犯上”,為其最終的悲劇結局埋下了種子。

馮玉祥的資歷與能力,是很難服眾的,而且作為一個臨陣賣主的倒戈將軍,也很難得到尊重,雖然他邀請了孫中山北上,可在孫中山到達北京前,馮玉祥已被迫離京赴張家口,出任西北邊防督辦,他手下的部隊,就成為了後來的西北軍。這是一個相互妥協的結果,在馮玉祥的國民軍(也就是後來的西北軍)和張作霖的奉軍先後撤出北京。之後,段祺瑞重新出山,做了“*臨時總執政”。但北方勢力最大的人已經是奉系大帥張作霖了。孫中山的意外仙逝,國民政府忙於東征,使得馮玉祥無法得到有效的外界支援,“北京政變”看起來失去了任何積極意義。1925年1月,奉軍進入了華東重鎮上海,使奉軍勢力達到鼎盛。

張大帥沒讀幾年書,是北洋系最後崛起的兩個青年軍官之一,另一個是吳佩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