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一輩子不曾對任何人有過嚴厲和私心。他對家人有一種深切的關懷和愛心,尊重孩子個性和意願,屬於那種十分開通的父親。父親常以“誠信做人,勤懇做事”勉勵連戰成為一名踏實肯幹的君子。父親的言傳和身教,無疑對連戰個性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抗戰期間,連震東一度前往北平,並在朋友介紹下結識趙蘭坤。趙蘭坤出生於瀋陽名門世家,曾就讀燕京大學,兩人結為夫妻後生獨子連戰。
1945年,日本戰敗,臺灣迴歸祖國,連震東赴臺參加接收工作,並葬連橫骨灰於臺南老家,連戰母子隨後一同前往臺灣。其後,連震東歷任國民黨黨政要職,曾任臺灣省“建設廳廳長”、臺灣當局“內政部長”等職。
對一般中國傳統家庭來說,父母在家中的角色多為“慈母嚴父”。而在連戰看來,和相對慈祥的父親比較,母親顯得更為嚴厲。原因何在呢?連戰認為其中的原因是,父親受祖父精神的感召,畢生貢獻給國家。母親自然負起全家的經濟大任。連戰覺得自己的母親是那種典型的中國北方婦女,具有堅強和智慧的品格。
據連戰回憶,他小時候,父親軍官待遇不多,母親就邊做教員,邊餵養家畜,起早摸黑,苦心操持。母親沒有一樣胭脂花粉,直到父親擔任“內務部長”時,母親還自己坐公共車出行。她用自己特有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連家的經濟富裕。在母親的影響下,連戰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讀書時,就利用假期去鄉村俱樂部打工,自己學會了養活自己。
【書中圖片說明】
1。○?###首次會晤連戰前,與同事陳樹根(左)在大會堂前留影。
2。○?2005年4月2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與連戰歷史性的握手。
3。○?###與連戰舉行會談。
4。○?青年時代的連橫。
5。○?連戰祖父連橫當年申請恢復中國國籍申請書。
6。○?連震東抱著在襁褓中的兒子連戰。
7。○?連震東夫婦與兒子連戰。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找尋小時候的種種(1)
連戰出生在西安!大部分人,包括我還是第一次知道。人上了年紀,總有些懷舊,想過去的事情、想小時候的情景、想出生時的樣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小時候那份難忘的記憶。已過不惑之年的我也是如此。
看到連戰回到出生地,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2006年初春的一個夜晚,我值夜班回家打車時,正巧遇上一個家住北京郊區房山的司機,和我年紀相仿。可能是家在農村、幹過農活的原因,他顯得有些上歲數,面板黑黑的。聊天中,我們說起了小時候,那邊的農村有許多河塘和麥田,大家經常和小夥伴去游泳、捉魚、掰玉米。短短的十幾分鍾交談,猛然勾起了對童年的回憶。那天回到家裡,躺在床上竟然睡不著,腦子裡滿是童年生活的記憶。我想起了自己出生並度過童年的地方——北京市竇店磚瓦廠。雖然距離並不遙遠,竟然快10年沒有回去看望。我當晚臨時決定明天回竇店。
位於北京市區西南七八十公里的房山區的竇店磚瓦廠,是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援助中國修建的大型磚廠,據說當時是亞洲最大的磚廠之一。後來因為市場變化而倒閉。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在那個大幹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70年代初,我剛四五歲,母親騎車帶我到廠子裡幹活兒。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只有20來歲的母親頭上蒙著一塊大紅頭巾,和很多工人一起在冒著滾滾濃煙的煙囪下,在暴土揚場的廠房外的工地上流著汗,使盡全身力氣搬磚、扛麻袋、推車拉車的情景。還想起了小時,和姥姥、奶奶以及和小夥伴們度過的那段清貧而快樂的時光。
第二天一早,我便打了一輛計程車直奔郊外,花了90多塊錢趕奔竇店。到了地方,司機說:“到了。”我望著窗外破舊的景象懷疑地說:“不對吧?”下了車,舉目四望,向來很少轉向的我竟然找不到地方了。原地站了一會兒,終於漸漸地認出了自己曾經生長的地方。10年過去,眼前的一切都變了。當年熱火朝天的工廠早已倒閉,曾經念過書的子弟小學的圍牆已破敗不堪,長滿雜草,聽說早已停辦。當年冒著煙,轟隆隆的拉磚跑火車的鐵路路基已被一人多高的茅草覆蓋。當年出生時住過的磚瓦房,早已被改造佔用,認不出模樣。
眼前的一切都變了,變得很陌生。只有為數不多的親戚長輩和小時候的夥伴,依然熟悉和親切。從小在一起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