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為一代的演算法,他們大多年長我兩代或以上,一開始聽達明或許就已深得其精髓。但我並不羨慕他們,我反而慶幸自己的晚熟。《今天應該很高興》,一首散發著城市民謠的溫婉小品,〃我將心聲附加祝福,信箋寫滿〃,這難道不是對遠方的筆友或愛人的思念嗎?後來,他們才告訴我,這是一首關於獅子山下屋村的香港新移民的歌,我這才從歌裡頭聽出了一絲滄海桑田的悲涼感。同樣因為太年輕而無法猜透的,還有《你還愛我嗎》,在這首甜蜜動人、甚至有幾分偶像組合的青春氣質的面孔下,竟是傳遞著如此深刻的含義;《十個救火的少年》更加不知所云了,什麼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衝突矛盾啦,一點沒有Get到,都怪達明把這首歌唱得太歡快。這樣不明就裡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了,而達明一派似乎也不屑於爽快地向與他們初次相見的歌迷透露一切。當年聽達明,根本參不透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是簡單地把其歸類為香港流行歌,可在多年後回望的時候,才恍然大悟起來,於是沿著兒時走過的路,一點一點地把散落在地上的珍珠拾起來。達明的第一張精選唱片名叫《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不管你對達明是一見傾心,還是像我一樣,先在心底埋下了種子,再等它慢慢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反正我們就是這樣聽著達明一派長大的。
第4節:世界在變,友情歲月不變
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這樣寫道:〃我們年輕時所讀的東西,往往價值不大,這又是因為我們沒耐性、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閱讀技能,或因為我們缺乏人生經驗。這種青少年的閱讀可能(也許同時)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賦予我們未來的經驗一種形式或形狀,為這些經驗提供模式,提供處理這些經驗的手段,比較的措辭,把這些經驗加以歸類的方法,價值的衡量標準,美的範例:這一切都繼續在我們身上起作用,哪怕我們已差不多忘記或完全忘記我們年輕時所讀的那本書。當我們在成熟時期重讀這本書,我們就會重新發現那些現已構成我們內部機制的一部分的恆定事物,儘管我們已回憶不起它們從哪裡來。這種作品有一個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會被忘記,卻把種子留在我們身上。〃達明一派就是這樣,他用遺忘的方式不動聲色地潛伏在我們的思考方式裡,或是喬裝成無意識的集體回憶在我們的腦海中打下無數烙印。當你日後和他再聚首時,他卻可以把每一次的重溫化作初次相逢。l米l花l書l庫l ;http://www。7mihua。com
2006年4月29日,達明一派在上海大舞臺舉行了他們成軍20年以來的首次內地演唱會,許多青年、中年坐著綠皮火車來到了上海,如朝聖一般。樂評教父顏峻寫了一篇名為《人們都唱達明一派,但不聽》的文章,對這股〃達明熱〃提出了質疑。顏峻認為,在內地的絕大多數地區,達明一派只是一個傳說,〃另類的人聽更另類的,主流的人聽更主流的,剩下的人什麼都不聽〃;〃人家沒有來的時候,也沒見你聽過一耳朵,怎麼突然間就變成了親人?〃作為一個對電子音樂身體力行的先鋒音樂家,顏峻還指出,達明一派是一支電子樂隊,主要依靠合成器等電子音樂的手法創作,但〃所有的人都曾經對電子樂說過不〃,而現在都冒出來表達自己對達明一派的致敬之情,就有點像〃這一課還沒有補上呢怎麼就假裝是畢業生了〃。這篇文章發表後,如兜頭蓋臉的一盆涼水潑過來。但換個角度來說,只是跟風似的去聽達明一派,那又有什麼問題呢?在此之前我也沒聽過任何英國新浪潮的樂隊,這又有什麼問題呢?這就好比,我在出版商的廣告攻勢下,把最新的官方授權重譯本《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抱回了家,身邊朋友見了,對我報以訕笑,〃喲,以前也沒見你對這些大部頭感興趣呀,買回家放書架上做裝飾嗎?〃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是一時心血來潮的衝動,買回家沒看兩頁就覺得枯燥無味扔一邊了,但我堅信有朝一日總會重新拿起它,拍掉灰塵,審閱它的美。那顆追求經典的心,有什麼值得羞恥的呢?
當年達明一派踏入歌壇時,並沒有刻意強調自己的人文性。他們首張EP中的《繼續追尋》,談理想談奮鬥,和著歡快的節奏,也是這樣輕鬆和瀟灑。隨著時間的流逝,歌者無心,聽者有意,達明一派才被悄然地貼上了〃文藝〃的符號。作為一隊組合,生於動盪的80年代的達明並不長壽,但他們的音樂卻能歷久彌新,背後拖著時代的尾巴,在下一個世紀裡讓人們盡情嬉戲。因此,無論你什麼時候加入達明的派對,都不算晚。因為這場派對永不謝幕。
世界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