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瑞德:希望?聽我說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險的,它會讓你發瘋,在這種地方,千萬不要有這種念頭。
顯然,瑞德已經認同了典獄長的話: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
但是,安迪卻答之以一個淡定的微笑。
無論是什麼,都關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起,世間無數的拼搏、付出,以及百折不回,就正是為了內心的希望嗎?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形同虛設,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便可以救贖生命、救贖自由,甚至救贖鯊堡(肖申克監獄)。有了希望,安迪便可在無盡的等待與提心吊膽中盡情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裡。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瑞德心中早已沒有了希望,那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居然會對希望充滿恐懼,而安迪卻始終心懷希望,那怕 “用這樣的小錘挖洞,至少需要600年。”安迪最能打動人心的品質,恰恰是這種看似對眼前現實平和接受,而心中希望卻永不不磨滅的精神。
電影演到這裡,讓很多人眼睛變得溼潤起來。大家將對安迪一個人的注意,轉移到了其他犯人身上,大家第一次看到了犯人們的內心世界。
掏出手帕,一名女觀眾擦著眼角。
一個男士緊緊地捂著自己的嘴巴。
一名犯人伏在同伴的身上哭了起來……
整個電影放映場地充滿難以名狀的壓抑氣氛。
一頭是系在小小鶴嘴鋤上的自由,這種自由的追求要面對頻繁的查房和重重的高牆;一頭是監獄裡悠然自得地生活,這種生活看起來既不空洞又擁有尊重。安迪毫不憂鬱的選擇了前者,那怕風險是那樣的大,哪怕安全僅僅來源於一張麗塔海華絲的海報(海報後面就是安迪用錘子挖的洞)……
一個人能夠在十九年痛苦的牢獄生活裡,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這其間又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當兇惡的獄警將安迪推向死亡的邊緣,他仍然面不改色,口若懸河。最後,他第一次在監獄裡贏得了自由,雖然這自由,只是在完工的屋頂喝上一口啤酒。
當電影放映到眾犯人在屋頂上第一次享受到了和一般人一樣的待遇——能喝上一口啤酒時。
所有觀眾發出了掌聲,一種熱烈的能夠表達他們對自由對人性表示肯定的掌聲。
電影繼續放映中。
片中,瑞德這樣說道:“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一部分被體制化了? ”
看看老布。重獲自由後,他失去了監獄安穩的生活和周圍犯人的尊重,又遲遲無法融入新的環境,只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特寫鏡頭,自殺前,老布飽含深情的放飛了自己飼養多年的烏鴉。他的自由,也只能在高飛而去的鳥兒身上延續,因為,他已經被鯊堡高度體制化了。甚至瑞德,也若隱若現地走在體制化的邊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安迪,只有他安迪,找到了對抗體制化的辦法,那就是始終不放棄對窗外自由的追求,哪怕這種追求是多麼的危險。為此,他付出了太多。
特寫鏡頭,當安迪將監獄喇叭放上《費加羅的婚禮》,安詳的半躺在在廣播室的椅子上,掩目微笑時,他得到了短暫的自由,雖然代價是一週的禁閉,但是,解除禁閉,他又微笑的走了出來。
這一段戲讓人們再次沉浸入悲痛中,對於老布的死亡,對於瑞德的憐憫,對於安迪的關心,無不牽動著所有觀眾們的心。
如果說剛才整個電影場地是壓抑與悲痛交際的話,那麼此刻則變成了忐忑和不安,對於主人公的命運,對於其他人的命運,已經構成了觀眾們的期待心理。
最後一幕戲。安迪逃出生天。在這段戲中,首先運用了很多的主觀鏡頭,來表現安迪本人的思想,比如說他調換檔案,穿走典獄長的鞋子,以及用手撫摸著奔向自由的海報——
近景鏡頭,好報開啟,裡面是一條狹長的地道
電影音樂節奏加快,伴隨著安迪在地道中攀爬,人們的一顆心全都懸在了嗓子眼裡。
“他能逃得了嗎?”
“這監獄太可怕了”
“我希望他能逃出生天”
“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