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姑不好再說什麼,跟成老爹道了別,和林短斤一起。跟在燕娘身後走了。
成老爹連聲嘆氣,“虎頭這孩子也太不懂事兒了,咋能光拿銀子打發,連聲‘娘’都不叫呢?”
說完虎頭又說葉知秋,“秋丫頭。我知道虎頭他娘這次是奔咱家來的。她也怪不容易的,你能幫就幫著她些,左右咱家現在也不缺銀子。你要是沒現錢,我那兒還有兩千……”
“爺爺。”葉知秋蹙了眉頭,“你那點兒銀子是我給你留出來養老,以防萬一的,一文錢也不能動。這事兒沒你想得那麼簡單。我會看著處理的,你就別跟著操心了。”
這老爺子真是越老越回去了,整天把那兩千兩私房錢掛在嘴上,生怕別人知道他沒錢一樣。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該給他。
成老爹察覺孫女兒不太高興,不敢再說巧姑。“行,我不操心,那你多勸著虎頭點兒。”
“我知道了,爺爺。”葉知秋答應著出門來,吩咐先前帶巧姑和林短斤過來的小夥子。“你找兩個人悄悄地盯著他們,如果他們要走,打聽清楚他們要去哪裡,回來告訴我。”
“明白。”小夥子應了一聲,飛快地去了。
葉知秋望了望萬里無雲的天空,自言自語道:“但願他們識趣,就這麼離開才好。”
如果他們就這麼離開了,再送他們一些銀兩也未嘗不可。然而那個林短斤一看就是個貪心不足的人,五十兩銀子遠遠填不滿他*的窟窿,十有八、九是不會走的。
燕娘依照葉知秋的吩咐,一直把巧姑和林短斤送到村口外,才轉身回去了。
不等燕娘走遠,林短斤便迫不及待地揭開食盒,翻了翻,見裡面果真只有四樣點心,大失所望,狠狠地啐了一口,“不怪都說越有錢的人越小氣,給這麼一點兒東西打發叫花子呢?你養的兒子還真孝順!”
聽他說虎頭壞話,巧姑有些不樂意,“不是還有五十兩銀子嗎?”
“五十兩夠幹什麼的?”林短斤小眼瞪得溜圓,“阿樂都十七了,再不成親就耽誤了。阿歡今年也十五了,沒有像樣的嫁妝,哪家願意娶她過門?他們不是你生的,你就不替他們著急對不對?”
“孩兒爹,你這是啥話?”巧姑很是惱火,“我嫁給你這麼多年,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樣兒不緊著阿樂和阿歡了?你得摸著良心說話不是?”
林短斤抬手就是一巴掌,“噢,你還學會頂嘴了?你是不是見了兒子覺得有靠山了?
你看看,這大片的田地,那十幾座山都是他家的,聽說城裡還有好些鋪子。他穿金戴銀,吃香喝辣,少飲一口茶水省下的錢,就夠你活完下半輩子了。
他要是真把你當娘,會拿這麼點兒銀子敷衍你?有本事你現在就回去找你兒子去,別跟我這個窮佬混在一處。”
巧姑被打得沒了脾氣,哭哭啼啼地來拉他的袖子,“孩兒他爹,我可是你林家的人,你讓我找誰去啊?”
林短斤還想靠她發財,當然不會真趕她走,“你要是還把自己當林家的人,以後就要聽我的。別哭了,快走吧。”
夫妻兩個一個滿心悽楚,一個懷揣鬼胎,回到村外的客棧。傍晚時分,就有人來稟報,“知秋姐,那兩個人帶著孩子從客棧搬走了。”
——
第262章 相思如潮
他們如此神速,讓葉知秋有些意外,“他們去哪兒了?”
“在落葉村賃了一個房子住下了,我看他們置辦了不少傢什,像是要常住的樣子。百度:本名+”
小夥子說的落葉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村子。隨著農場規模擴大,尤其是蔬菜大棚實行承包制之後,周邊七八個村子的村民有六成都搬到了山坳,組成了一個大的村落。
縣衙為方便管理,徵求了村民的同意,將這個村子命名為“秋葉村”,地保依然由陳老三擔任。
到農場來做生意的人日漸增多,村外供來往客商歇腳的棚子越來越多。葉知秋索性將村外的土地開發成商圈,建了許多商鋪,低價租售出去。既整齊美觀,又與農場互惠互利,何樂不為呢?
所謂的落葉村,就是依附這個商圈聚居而成的。其中一部分房屋是農場出資建造,以租賃或出售的形式轉讓出去的;另外一部分是個人開荒,私自搭建,零零散散加起來也有上百戶。
官府目前還沒有對這些住戶進行統計管理,大家隨口稱之為落葉村。
葉知秋聽說巧姑和林短斤在落葉村住了下來,心嘆一聲“果然”,對小夥子揮了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