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2 / 4)

小說:皇牌農女 作者:雙曲線

時啟程?”

葉知秋想了一下,“三天之後吧,我需要把家裡的事情安頓一下。”

“好吧,到時候我派侍衛護送你。”沈長浩說著眼神促狹起來,“葉姑娘是想給王爺一個驚喜呢?還是需要我提前知會他一聲?”

葉知秋沒有心情說笑。認真地想了想,“等我到了再告訴他吧,免得他分心。”

沈長浩也斂了玩笑之意,點頭表示贊同,“那就依葉姑娘所說,暫時不通知王爺。”

商定這件事,葉知秋便緊鑼密鼓地張羅起來。

把各種菜苗在這個時間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寫出來,謄抄九份,給每個菜棚發上一份。她不在的這幾天,李大有和臘梅夫婦會代替她定時巡視。

生意上的事情有阿福,罐頭作坊有龔陽,菌棚有楊順和燕娘,都不需要她操心。

葫蘆將鴨舍打理得很好,不到三百隻母鴨,每天的產蛋量在兩百枚左右,已經十分可觀了。松花蛋的製作方法她已經教給馬嬸和江紅月了,她們每隔三五天就會做上一批,也不需要她記掛。

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成老爹了。

聞蘇木一直在努力尋找治療的方法,卻沒什麼進展。這些日子以來,她儘可能多抽出時間來陪他。在人前他有說有笑,跟過去沒什麼兩樣,一旦沒人在跟前,就怔怔地發呆。有時經過他門前,還能聽到他唉聲嘆氣的聲音。

她不知道自己出這一趟遠門,會不會讓他感覺更孤單更不安。

因為有這樣的顧慮,她沒敢告訴他實情,而是撒了個慌,說她要去徐師傅那裡做些東西。之前有過類似的事情,他也沒有懷疑,只囑咐她早去早回。

出發那天是個難得的晴天,雲稀日朗,蒼穹如蓋,就連凜冽的寒風都變得柔和了不少。

葉知秋全副武裝,貼身穿著棉衣棉褲,外面披了一件棉斗篷,頭上扣著針織線帽,手戴分指的棉手套,腿上綁著加了鴨絨的護膝,腳上是兔毛短靴。

再戴上一個大大的口罩,只剩下兩隻眼睛露在外面。不仔細分辨,幾乎看不出她是個姑娘。

沈長浩一共派出四名侍衛,張弛和另一個名叫洛曉雁的一等侍衛在明隨行,另外兩人暗中保護。

侍衛們都是輕裝簡行,葉知秋也只帶了一個包袱,裡面放了幾件換洗的內衣褲,以及給鳳康帶的幾樣東西。

日出不久離開山坳,沿著新修的土路拐上官道,先一路向西,再轉北。中午在一個縣城吃過飯,歇了歇腳,繼續趕路。

為了更快地趕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張弛和洛曉雁特地繞開受災的地區,專挑人煙稀薄之地穿行。為照顧葉知秋,他們特地將速度放慢了一些。

傍晚時分,在臨近清陽府和旬陽府的交界一個不起眼的小驛站停了下來。

這個驛站一個四合院那般大小,只有兩人駐守。管事的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發稀齒缺,眼花耳背,每說一句話都要咳上兩聲。驛卒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沉默寡言,問三句能回一句就不錯了。

除了兩個活人,還有兩匹老馬。一匹跛了一條腿,另外一匹瞎了眼睛。

據張弛所說,這裡起先是有一條官道的。因為位置偏僻,來往的人很少,前些年官府將附近的一條商道改修成了官道,原本的官道被棄之不用,這個驛站也就漸漸地荒廢了。

在初得封地的時候,鳳康來過一次清陽府,經由附近的時候,尋找躲雨之地,無意間發現了這個驛站,和獨自駐守驛站的老人。詢問之下,才知道這老人從十六歲就在這裡當驛卒,一當就是大半輩子。

新的驛站建好之後,將這裡的驛卒都調了過去。他因為年紀大了,又捨不得這個驛站,就自願留了下來,以便偶爾有人經過這裡能有一個歇腳之地。

自那之後,鳳康每次來清陽府,都會特地拐到這裡來。有時住上一晚,有時歇上一半個時辰,每年年底也會派人送一些東西和銀兩過來。

除了修葺房屋和基本的生活用度,剩下的銀兩,老人都拿來救濟過往的行人了。

近一兩年,知道這個驛站的人更是屈指可數,只有雪親王府來往送信的人會奉命過來歇歇腳,那兩匹老馬就是他們留下來的。

晚飯很簡陋,一碗白米粥,一個雜糧面的餅子,再加上一碟鹹菜。葉知秋勉強吃了兩口,就吃不下去了。

並不是她挑食,而是在馬背上顛簸得太厲害,屁股生疼,胃腸一陣一陣地抽筋。這會兒就是山珍海味擺在她面前,她恐怕也沒有胃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