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去投關羽,既不考慮黃忠是否領情,也不考慮孔明是否歡迎。隨劉備入川時,他抱著體恤長者的好意願替黃忠攻打敵軍營寨,卻不考慮黃忠的意願以及他與黃忠的交情。隨孔明伐魏,他在確定兵出祁山的方案時、在守護街亭和劫曹真之寨時,均向指揮員孔明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用計和用人的不同看法。
魏延既是一個普通人,又是一位軍事將領。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直爽的性格無可厚非;作為一位軍事將領,他的言行卻要受到約束。但魏延本人僅僅把自己看做一個普通的人物,而忽視了自己高階將領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於是,直率的特點在軍事領域自然地變成了他的缺點。當他的想法和領導人不相一致時,直率開朗、敢說敢幹的性格就成了愛發牢騷、違犯軍紀的禍根。在攻打冷苞和隨張飛迎戰馬超的戰鬥中,他兩次違犯軍紀,擅自行動,打亂了作戰計劃。孔明臨死前安排大軍撤退,讓他斷後,他拒不執行這一安排,想要自己領兵繼續伐魏。魏延對孔明否定自己兵出子午谷的方案一事很不服氣,因而常常牢騷滿腹。有一次,他在前線當著幾位將官的面講: “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第一百回)孔明死後不久,魏延在前線向尚書費禕發洩道: “丞相當時若依我計,取長安久矣!”(第一百四回)
魏延和頂頭上司孔明互有意見,這時魏延不是主動地謀求諒解與和好,而是濫發牢騷,有時甚至對孔明的領導消極對抗,製造為難。一次,孔明派魏延、張嶷、陳式、杜瓊四將從箕谷進兵,後來又想到司馬懿可能會在箕谷設有埋伏,就派參謀鄧芝前去軍中通知停兵。陳式堅持要繼續進兵,並嘲笑孔明失街亭之誤,這時魏延火上潑油道: “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號令不明!”(第一百回)由於魏延的鼓動,陳式領兵前行,結果中了埋伏。又一次,孔明欲誘司馬懿、張郃出戰,準備假裝撤兵。等追兵來時伏兵截擊其後,但他料定追兵受到前後夾攻後,敵人營寨裡的軍馬會趕來救應,並夾攻蜀兵截擊部隊。因此提出要選智勇之將率領截擊部隊。說完選將條件後,諸葛亮目視魏延,大概是希望魏延能挺身而出。但魏延這次低頭不語,卻是王平願去。孔明感嘆說: “王平肯捨身親冒矢石,真忠臣也!”(第九十九回)這裡,魏延絕不是貪生怕死,他知道孔明暗示要自己出戰,但由於對孔明的領導有意見,這裡是想給他製造些為難,或者,他是想讓孔明當著眾將的面指出: 這個需智勇之將擔當的艱鉅任務非魏延不可!他希望領導對他的工作能力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孔明不屑於賜給魏延以能力讚賞的言辭。從孔明對王平的讚歎看,魏延的行為已造成上司對他的忠誠之心的懷疑。
上篇:《風雲人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三部分》
另類個性怎能不遭非議
在三國人物中,魏延有主見,有性格,思想解放,想到做到,是一個對社會時尚無所顧忌、具有反叛精神的戰將。當時,許多人一旦跟定某個領導後,無論這個領導多麼昏庸無能,自己受的委屈多麼大,也抱定“忠臣不事二主”態度委曲求全,忍辱負重。例如,趙雲早年看到自己的上司公孫瓚為無能之輩,又非常喜歡劉備,也只能等到公孫瓚死後才投奔劉備;黃忠為韓玄保守長沙,在韓玄要殺掉他時只喊了一聲“無罪”就準備引頸就戮。而魏延不是這樣,他胸無所藏,想到做到,傳統禮教在他心中沒有多大地位,他對自己憎惡的東西,敢於挺身反對;對自己嚮往的東西,就勇敢地追求。
但是,魏延絕不是呂布那種沒有理想、見利忘義的小人,在天下大亂、群雄紛爭的環境中,他有自己的理想目標。就選定領導人一事看,魏延自少年時代就看中劉備,輾轉投奔,對劉備及其蜀國的事業忠心耿耿。他在襄陽砍死守門將士,是為了讓劉備入城,當時曹操已奪取了荊襄,聲勢浩大,而劉備正率軍敗退,處在危難之中。但他反投劉備,說明他追求的目標是堅定明確的。直到在長沙殺了韓玄,他才實現了追隨劉備的夙願。
在劉備手下作戰,他總是爭先恐後。漢中斜谷界口和曹操相遇時,操招降魏延,延大罵拒絕,並設計射傷曹操。魏延的武藝、謀略及其勇敢精神,使他在蜀將中嶄露頭角,成為劉備集團的後起之秀,加上他對劉備的忠誠,因而深得劉備的器重。應該指出,劉備對待魏延的態度和孔明迥然不同。還在魏延殺了韓玄初來投降時,孔明認為魏延殺掉上司是不忠不義之舉,要將他殺掉,劉備則認為“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第五十三回)。雖然孔明又講了一大堆理由,但劉備始終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