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2 / 4)

小說:易中天品三國 作者:雙曲線

樊城之圍不就立即解除了嗎?還有一種可能呢,是關羽他不立即回去打孫權,因為關羽這個人他太牛了。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讓我們樊城的守將知道事情有救了。不管哪種可能,我們都要洩密。曹操點頭,對。下命令,把孫權寫來的信抄上幾份,用箭射出去,有的射到曹仁的樊城,有的射到關羽的軍營。於是曹仁和關羽都知道了,曹仁知道以後馬上宣佈,說孫權要從後面來打關羽了,全軍歡呼,士氣倍增,有希望了嘛。

* 一直在背後搞小動作的孫權終於謀劃成功,在襄樊前線,曹操的軍隊士氣倍增。在關羽的後方南郡,孫權表面友好,暗地裡正磨刀霍霍,夾在中間的關羽還能夠突圍嗎?接到曹孫聯盟的信件以後,關羽會做何反應呢?那麼,等待他的又將是什麼呢?

關羽拿到信以後就猶豫了,關羽果然猶豫了,因為現在關羽確實騎虎難下。這個樊城它被洪水泡著,那個牆都是快被泡塌了的,他覺得這個樊城唾手可得啊,如果現在撤軍,前功盡棄,他不甘心;另外他覺得他的江凌、公安不是孫權一下子可以拿下的,所以他沒有撤軍。關羽沒有撤軍,曹操這邊就動作了,一方面是曹仁的守軍士氣倍增,另外一方面是徐晃的援軍他也士氣倍增,正好曹操又派了十二營人馬來增援徐晃,徐晃下令進攻關羽。

那麼,這一仗打得關羽沒有抵擋得住,只好撤軍。樊城之圍解了。孫權那邊呢?孫權那邊一接到關羽開始調兵前往襄樊前線的訊息,呂蒙的病就好了,陸遜也不書生了,兩路出發,去抄關羽的老窩。而且呂蒙採取了一個什麼辦法呢?歷史上稱之為“白衣渡江”。就是他讓他計程車兵都穿上白衣服,把自己的軍隊裝扮為商隊,把兵船裝扮為貨船,沿著長江向江陵進發。沿途碰見關羽的崗哨,就說我們做生意的啊,聊著聊著天這邊人上去把崗哨幹掉了。一路上靜悄悄地就來到了南郡,呂蒙的軍隊一到南郡,守江陵的和守公安的人投降了,這兩個人馬上就投降了。所以,呂蒙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南郡。而陸遜呢?也是一路凱歌,陸遜的軍隊到了哪裡?到了夷道,把住了長江的峽口,以防劉備的援軍前來進攻。所以我們看一下這個地圖我們就知道了,這個時候關羽的情況是什麼呢?襄樊是曹操的軍隊,夷道是陸遜的軍隊,南郡是呂蒙的軍隊,這麼一個大口袋,已經把關羽圍起來了。那麼關羽將如何辦呢?請看下集 ——敗走麥城。

《易中天品三國》(三十四) 敗走麥城

這是一個俠義英雄的結束。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被殺,劉備集團不但痛失一員猛將,還永遠地失去了荊州。那麼,一個曾經威震華夏的虎將,為什麼會一敗塗地?在劉備方面,誰該為關羽的死負責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為您精彩品三國之——敗走麥城。

在上一期節目中易中天先生講到,由於曹操和孫權兩個集團暗中勾結,使關羽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關羽只好從襄樊前線撤退,敗走麥城。結果是關於被俘,然後被殺。

關羽之死,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遺憾。一個曾經是一等一的英雄,最終卻是這樣的下場。那麼,在劉備集團當中,到底誰該為關羽的死負責任?劉備和諸葛亮對關羽的死有沒有責任?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敗走麥城”。

易中天:

我們知道,丟失荊州、關羽陣亡的前因是關羽攻打襄樊。如果關羽不攻打襄樊,那麼呂蒙和孫權雖然早就有了奪回荊州、消滅關羽的這個想法,他是沒有機會實施的。因此,我們要檢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發動襄樊戰爭?我們先得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而這個問題呢,又牽扯到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誰決定打襄樊?

對於這個問題,史學界也有不同意見。有不少史學家,包括我一再提到的張作耀先生在內,都認為是劉備和諸葛亮決定或者授意的。張先生的說法是,關羽在劉備、諸葛亮的授意下發動了襄樊戰爭,戰爭發動以後,劉備和諸葛亮又既沒有配合行動,又沒有配套措施,也沒有給關羽增援,還沒有給關羽派去強有力的輔佐人物,以至於導致了這一場戰爭的徹底失敗。因此,劉備、諸葛亮難逃其咎,這是一種觀點。第二種觀點呢,以何茲全先生為代表。何先生的說法是,關羽攻打襄樊,似乎事前沒有和劉備、諸葛亮商討,也就是說這是關羽的自作主張。

我個人傾向於贊成何先生的意見,因為我們在《三國志》上查不到劉備或者諸葛亮授意、授權或者命令關羽攻打襄樊的任何記載。這麼大一件事情,如果是劉備下的命令,或者說是諸葛亮向劉備的建議,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