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次,按照《出師表》的說法,“諮臣以當世之事”,不停地提問題,談一談天下我們應該怎麼辦怎麼辦,越談越攏,越談越投機,越談越契合,越談感情越好,瞭解越深,劉備拍板,這就是我要找的人,諸葛亮也拍板,這就是我要找的人。因此有可能是這種情況。
那麼如果我們能確定這樣一些結論,那麼《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那就是地地道道的演義了,而且即便是劉備去了三次才見到一次,它也是演義,因為《三國志》裡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但是《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寫得非常精彩。第一次去,先看見一批農民在一邊種地一邊唱歌,走過去問,這個歌是誰創作的?孔明先生,然後再一看,說孔明先生住在哪裡呢?農民說就住在那個山後面,一看這個山,哎呀,氣象非凡。然後興致沖沖地去了以後,碰上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在那兒看門,劉備說我來拜見先生,先生早上出去了,那先生到哪兒去了?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