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微笑親切的問,心知他的身世,此時並沒有再追問下去,又保持到原來的距離。
“正是,不知。。。前輩也為此行?”聖威同樣親切,恰如一家人,但距離還是有的,“為何不見另五位前輩?”看看眾人,全是派中弟子。
聖無意回道:“他們隨後即到,我等先行去看看如何應合。少俠若不計較,就與我等同行,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聖威心想身藏“形門”中,倒是個好辦法,以免昌世仁當眾點枉自己在他莊中的所為,到時則有口難辯。如此身在暗處,恰是弄清真相的好辦法。於是,扮身為門下弟子同行。
廣通山莊在兩個月前已邀請過眾門派論劍選首,現則邀天下群雄再次選主。昌世仁本已得門派之主,可是心中不幹,便想得寸進尺,憑“七星龍劍”成為“天下獨尊”之首。各道人士又紛紛而來,誰都想得此之名,握此之劍。
中秋佳節已然到來,廣通山莊處雲集了天下各路高手,人數甚多,站滿了山莊處寬廣的場地。昌世仁正在高臺上,雙手捧著劍,高聲的道:“前不久曾邀各門派等論過武林之首,老夫覺得對其他各道高手不公平,所以今日特邀天下間的武林人士,重新再論。當然,群雄中誰的武藝卓絕,即是天下獨尊者。以武論英雄,現在開始,賽選出最後一位便是天尊之主,可登至臺上最高一處,眾人以目。”在臺邊有一高達數丈的石柱,誰若立上,可覽臺下眾人,確有獨立雞群之感。
話聲方落,便有一位空手漢子躍上臺,抱拳道:“在下無名小卒,斗膽討教。”臺旁的馮休安則向昌世仁問:“昌掌門未點明比武規矩,到底是空手過招還是以器爭鋒?”眾人一聽立刻紛紛相論,頓時一片哄亂。
昌世仁是胸有成竹,自己必定是最後一個,擺擺手勢讓眾人安靜,道:“此場比武任何不拒,各位儘管將畢生技長施出,還有一點宣告,生死由命。”
馮休安明言道:“我等幾派上回已敗,所以不用再登臺獻醜,就由小輩代之。”馮一雄得之示意,展臂至臺中央,道:“在下先請領教。”
那漢子的確不是撒謊,武功太低,沒來得及打出半招就失落臺下。馮一雄太高估了,頗顯失望的道:“敢問還有哪位英雄前來賜教?”
“在下領教高招。”人群中躍起一人,凌空出招,以劍攻向臺上。可沒過幾招,則敗下去,就這樣一連十餘人已敗,難道說天下各道沒有高手了?
孟之洋得到昌世仁之意,緩緩走上臺,“在下孟之洋,特來會會赤蕩劍法!”
馮一雄略顯一驚,眼前之人竟然知出自己赤手代劍所施的劍法,又不甘勢弱的道:“那就請通靈劍法多多指教!”也知對方所懷的劍法。
二人斗的算是精彩,轉眼間已互拆十餘招。馮一雄以手臂作劍,已是天下一絕,可孟之洋這些天來習成了“通靈秘笈”以及劍法身得昌世仁的真傳。二人開始看不出勝負之分,但幾十招後,馮一雄步步落到下風,而孟之洋則毫不留情的直襲,若將置之死地。就在一劍直刺向馮一雄之時,臺旁的馮休安驚得面已變色,心想自己的兒子命喪劍下,就算自出手相救也是來不及之舉。
倏地,一股吸引力將刺來的劍轉了方向,孟之洋順勢一個旋轉翻身,卸去劍上之力,詫異萬分,道:“明人不做暗事,不妨現身指教!”
聖威身著形門弟子之樣,臉上抹得髒灰,以遮真正面容,踏上臺道:“在下形門弟子,請。。。”話未說完,孟之洋已橫劍揮起。眾人見髒面的少年,驚奇不語。聖威以守不攻,連連避讓。
昌瓊兒一眼識出,驚聲道:“大師哥。。。聖威!”心中驚喜萬分。
孟之洋的劍法已至爐火純青之地,再加上“通靈秘笈”的深厚內功,招招靈通強勁,從不同角度出其不意攻擊。
聖威曾得昌世仁所傳的“通靈劍法”僅僅兩成,這還是第一回親眼見到劍法的奧妙所在,確實是比“赤蕩劍法”、“寒雪飄霜劍法”高明許多。當今武林雖稱此三派劍法為“三絕”,現才知排為首的是“通靈劍法”。聖威見此攻勢逼人窒息,不由雙手幻形,以巧妙各異的身法閃避,在閃避之時六形依換。
聖無仇等五人此時已來到聖無意身邊,眼見臺上即驚讚道:“好一個六幻形移身法,果然不遜色於無敵兄!”這身法巧妙至極,非一般人能有。
孟之洋始終攻擊不到對手,心急添亂,越攻越疾。
聖威不想纏鬥太久,立即手幻鶴形成掌,以比更快倍之速拍退了他,雙手合起道:“承讓。”
孟之洋見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