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他1941年6月到1986年2月的政治評論一百一十四篇,共四十四萬字。這些政治評論,當年大都是以《解放日報》、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社論的名義發表的,如今頭一回透露了作者是誰。胡喬木一輩子為這為那編文集,現在才出了自己的文集。文集共分三卷,胡喬木生前只見到這第一卷。撫摸著灰綠色皺紋紙封面的文集,胡喬木瘦削的臉上浮現了笑容。這本文集也是他在病中編成的,耗費了不少精力——要查閱各種報刊,要從中央檔案館調閱原稿,要標明毛澤東、劉少奇修改過的字句,要寫序言。……那序言先寫了一稿,不滿意,又重新另寫了一稿。

“秋深深未解悲秋”(2)

病中的他,已無詩興。十年前,他七十歲生日那天,曾寫《有所思》一詩,回顧那崎嶇的人生之路:

七十孜孜何所求,

秋深深未解悲秋。

不將白髮歌黃落,

貪伴青春事綠遊。

舊轍常慚輸折檻,

橫流敢謝促行舟?

江山是處勾魂夢,

弦急琴摧志亦酬。

……

向巴金壽辰發出“遲到”的賀電(1)

八十大壽後的一個月,病情急劇加重了。

那是6月30日晚,胡喬木覺得右腿特別疼,不知什麼原因。

翌日下午,三○一醫院的骨科大夫上門,原本是為了向胡喬木家屬講授如何護理、防止骨折的一些主要事項,因為他們知道胡喬木的骨質已很疏鬆。聽說腿疼,經大夫一檢查,斷定是骨折——這是癌症病理性骨折,雖說他並沒有摔跤或受撞。隨即入院拍X光片,證實大夫的判斷完全正確。

從這一天起,胡喬木躺上了病床,再也沒有下過病床。他一步步接近人生的終點——從拄柺杖、坐輪椅到臥床。

由於骨折,加劇了癌細胞擴散。

8月2日,他在病床上,給母校揚州中學親筆寫信:

揚州中學:

你們寫信給呂驥同志,請他為校歌作曲,呂驥同志因忙於他事,要我轉請當代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同志作曲。傅建議我將原題詞稍加擴充,我已和他合作了一首,前已送上,後覺此歌仍不適於作校歌,故又補寫了一段作為第一段,仍請傅庚辰同志作曲,傅又另作了一曲,並唱給我聽了,我覺得此曲旋律優美,感情洋溢,表示滿意。現將新的校歌詞曲再寄上,請查收。收到後,望簡復表示收到。傅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來信望對他致謝。

胡喬木8月2日

這裡提及的校歌,原是為了慶祝揚州中學九十週年校慶,胡喬木為母校題詞,題詞以詩行形式寫的,結果被揚州中學用作校歌歌詞。

8月14日,胡喬木轉往三○五醫院治療。中共上海市委秘書長王力平派人看望他,他想親筆覆信,勉強執筆,因筆跡太亂,只得作罷,託來人帶口信去上海。

9月初,癌細胞擴散至肝、肺,胡喬木的呼吸變得困難了,講話也很吃力。

他已無法坐起來寫字。9月9日,他躺在病床上,把信紙夾在一塊玻璃上,吃力地親筆給揚州中學寫信——這是他這枝“筆桿”平生的最後絕筆。

信的全文如下:

江蘇省揚州中學:

8月28日來信並給傅庚辰同志信,9月5日收到。我在病床上得悉你們全校師生一起投入學習新校歌的熱潮,自然也加倍感到興奮。你們對新校歌的評價雖然過高,但是全校師生如此熱情卻使我這個在校六年(1924…1927江蘇八中,1927…1930江蘇揚中)的老校友與揚州中學結下了新緣分。我說在病床上寫信和寫作歌詞,這是實情,但我決不希望有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來此慰問之類,對此我決不接見。此事務請堅決徹底做到。

胡喬木9月9日

待傅庚辰同志來信收到後一併發出

此信由於“待傅庚辰同志來信收到後一併發出”,揚州中學收到時已是10月4日,胡喬木已不在人世。

由於呼吸日漸困難,護士給胡喬木戴上氧氣面罩。

9月12日,三○五醫院發出了胡喬木病危通知。他卻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已危在旦夕,既未寫遺囑,也沒有作臨終囑咐之類。他念念不忘的是改定他的詩集。

胡喬木喜歡寫詩,既寫新詩,也寫舊體詩。198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詩集《人比月光更美麗》。病中,他想修訂再版此書,增加了一首詩,增加了附錄,又口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