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大”開始的。

以朱德為團長的中共代表團,出席了蘇共“二十大”。

2月24日夜,蘇共“二十大”舉行重要會議。蘇共沒有請各國共產黨代表團出席,其中也包括中共代表團。雖說他們事先向中共代表團打了招呼:“我們黨對於中國共產黨是沒有什麼可保密的,但是對於別的黨就不一樣了。只是不便於單獨邀請中共代表團,請你們原諒。”

那是一個不平常的夜。赫魯曉夫通宵達旦作了秘密報告,題為《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

蘇共倒是真的沒有把中共代表團當成外人。很快的,便把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速記稿,送給了中共代表團。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全面地否定了斯大林,批判了個人崇拜,引起了中共代表團的震動。

蘇共“二十大”結束後,由於團長朱德還要繼續出訪,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速記稿由鄧小平帶回北京,毛澤東讀了秘密報告震怒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也為之震驚了。

毛澤東指出蘇共“二十大”兩大原則性錯誤:其一,全盤否定斯大林;其二,所謂從資本主義“和平過度”到社會主義,否定了無產階級專政。

毛澤東不能容忍赫魯曉夫的“離經叛道”的行徑,決定公開予以駁斥。

毛澤東囑咐陳伯達起草一篇《人民日報》社論,闡述中共的觀點。於是,陳伯達寫了《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此文於1956年4月2日打出清樣。毛澤東囑“立即送各政治局委員、各副秘書長,王稼祥、陳伯達、張際春、鄧拓、胡繩等同志”,然後於3日下午召集上述人員開會討論,進行修改。

《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原本是《人民日報》社論,臨發表之際,毛澤東改署為《人民日報》編輯部文章。毛澤東親筆在標題之下,加了這樣一句話——

(這篇文章是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討論,由人民日報編輯部寫成的)。

這篇長文於1956年4月5日發表於《人民日報》,首次開始了中蘇兩黨意識形態的公開論戰,引起世界矚目——雖說行文是婉轉的,只在字裡行間透露了中共與蘇共意識形態差異。

那時,兩大陣營嚴重對立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中蘇兩黨之間的意識形態分歧,理所當然地使資本主義陣營為之興高采烈。

於是,蘇聯政府在1956年10月30日,發表了《關於發展和進一步加強蘇聯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誼和合作的基礎的宣言》。

於是,胡喬木奉毛澤東之命,寫了題為《社會主義各國的偉大團結萬歲》一文,以《人民日報》社論的名義於1956年11月3日發表。

胡喬木寫道:

以偉大的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各國的團結一致,是世界和平事業和人類進步事業的最重要的支柱。社會主義國家由於思想基礎和奮鬥目標的一致,形成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兄弟式的互助合作關係。”

雖說中蘇雙方都強調了“友誼”、“合作”、“團結”,而且還強調這是“萬歲”的,然而,意識形態的分歧正日益加劇。於是,就在那篇“團結萬歲”的社論發表不久,根據毛澤東的指示,胡喬木起草《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

此文按照類似於《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的討論範圍加以討論。發表時,仍照前例,在標題之下加了一行字:

(這篇文章是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討論,由人民日報編輯部寫成)。

這篇長文於1956年12月29日發表於《人民日報》。

。。

寫出《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2)

這篇《再論》,一時間震撼著國內外。在中國,此文成為每一位中###員、每一位中國公民必須學習的檔案;在國外,眾多的記者、政論家、政界人物,在反反覆覆琢磨著這篇文章。

毛澤東不止一次稱讚過《再論》,深表滿意。

胡喬木在《再論》一開頭,這樣寫道:

在1956年4月間,我們曾經就斯大林問題討論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從那個時候以來,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繼續發生了一系列引起我國人民關切的事件。鐵托同志在11月11日的演說和各國共產黨對於這篇演說的評論,在我國報紙發表以後,再一次使人們提出了許多需要加以答覆的問題。我們現在這篇文章將著重地討論以下一些問題,就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