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側的後金士兵立刻動手拉動無數根粗大的纜繩,前面的具體情況黃石雖然看不見,但是目力所及的土山側緣倒下了幾根大木,它們支撐的木片也隨即紛紛落下。
隨著一片轟隆的響聲,城邊激起了一片灰塵,黃石知道是土山前上百根木頭都被拉倒了。山頭晃動了起來,隨後就向幾米外的鎮江城頭壓了過去,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黃石能看見的就是一片灰濛濛的黃霧,震天動地的鼓聲同時響起,幾千名後金士兵齊聲吶喊,在黃石眼前衝進那片煙霧,一個個消失不見。
塵土飄到了皇太極面前的時候,黃石看見他用手趕了趕。一直側耳細聽聲響的皇太極終於擺正了身體,語氣平淡地說:“鎮江已破!”
接著又用滿語和旁邊計程車兵說了些什麼,等待已久後金正黃大旗也揮舞了起來,大批女真騎兵也立刻向著城門的方向開進,連人帶馬地鑽進了塵土中。
塵埃落定的時候,兩個後金士兵拖過來一個血人,四肢都明顯已經被打斷,一隻手掌也只殘留了半個,這人低著頭,亂蓬蓬的長髮掃著地面。走到皇太極馬前,右邊的後金士兵抓住他頭髮揪起他的頭顱,黃石立刻認出了這就是他曾經的上司——廣寧軍千總張元祉。
滿臉血汙的張元祉眼睛緊閉,紅色的液體從發稍流到眼皮上,再滑到嘴裡,頭髮上的手一鬆,他的頭就重新無力地垂向地面。後金攻入城門的時候,他手舞雙刀拼死抵抗,在這場絕望的戰鬥中砍死了數人,還傷了一個後金牛錄。他是在毛文龍的大旗下被俘的,所以捉住了他的後金士兵把他拖來報功。
驗明正身以後,皇太極厭惡地看了血人兩眼,立刻就有漢軍過去問話。已經睜不開眼睛的張元祉發出令人牙酸的笑聲:“韃子,毛軍門已經安全離開了。”
黃石看見漢軍又小聲說了些什麼,讓張千總爆發出一陣狂笑:“我並非為毛軍門賣命,我身為大明武官,自然是為大明天子守此鎮江……”
為大明天子守此鎮江——後面的話黃石沒有聽見,因為這話讓他想起:女真人的祖先攻打晉寧的時候,宋的守臣在殉國前也是義正詞嚴的拒絕勸降——吾為建炎天子守土。黃石知道,皇太極自然也知道,面色鐵青的皇太極一揮馬鞭,士兵就把半死的廣寧千總拖到一邊的柱子上綁起來。被他砍傷的那個牛錄已經包紮好傷口,立刻動手從他身上一塊塊割下肉來。這個舉動把張元祉從半昏迷中驚醒,每挨一刀就慘叫一聲:“殺奴!”
除了專心致志地割肉的後金牛錄,黃石是唯一不停偷眼去看張元祉的人,其他的人對這種大剮活人的場面都視而不見。刀鋒慢條斯理地切入肌膚,轉動著讓受害人感到更大的痛苦,然後帶著一片血肉。
“殺——奴!”
“日寇攻打南京的時候,中國將士也發出過‘我們為中華民國守土’的呼喊吧?八路軍將士就義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慷慨悲壯吧?天地間是有一種精神能叫做‘浩然正氣’的,是有一種人能配得上‘大丈夫’的讚譽的。”
黃石盡力不讓自己發熱的眼眶湧出眼淚,他在心中對那明軍軍官,也是對自己立下保證:“張大人,有朝一日,我一定會讓人記下我今日看到的一切。”
。 想看書來
(第九節完)
(本章完)
外傳
《遼東英烈紀。張元祉傳》
明將張元祉,不知何許人也……
天啟元年,元祉隨明將毛文龍出海,往遼東擊建虜……
元祉當先登城,鎮江遂克,評功以為第一……
虜破鎮江,元祉奮戰不屈,力盡被持。虜惱元祉甚,竟凌遲之。元祉身受千刀,猶口呼殺奴矣。太祖陰收其屍,葬於鎮江之郊……
國朝克復全遼,收埋忠良骨骸,立英烈祠以祀,香火日夜不絕,不敢片刻有忘……
張公亦在祠中……
太祖題詩祠堂:嘆我華夏人傑,多少忠良義士,哀其遼地忠骨,二十年不得收。
太祖曰:朕本布衣,不通文墨節律。此詩乃朕之哀思,尊英烈之真情。故寧貽笑於天下,不敢使人代筆。朕之親書,當位在正門之外,刻於石階之下,以示敬心。寧為萬世踐踏,不可喧賓奪主,切切。
贊曰:
明失遼東,將士與之同焚,元祉身處其中,其不幸矣。
得遇真龍,留名青史之上,傳美談於後世,其大幸也。
張公自不待言,餘更有萬千者,銳意赴難,慨然報國。
先烈英靈渺渺,忠良身名俱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