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對著葬骨處三鞠躬,然後又駛著小船劃過了滇池,來到了朱雀仙子的身邊,把自己所聽到的天師教三代弟子們所說的話給朱雀仙子轉述了一遍。
朱雀仙子道:“看來龍虎山並不太平,張習鎮居然鬼迷心竅,在他的二兒子重傷之時就跑去和你搶陽符經,結果被大兒子算計,真是天意。”
在天師會上都是因為眾人被張森下藥迷倒,然後才發生了之後的事情,但是林國餘卻對張森提不起恨意來。他只不過因為長期的在天師教引不起重視,又有張鑫的影子一直影響著他,使得他的內心嚴重扭曲,才會做出如此忤逆的事情,說倒底也算一個悲劇人物。或者,在某些人看來,張森也算是一個敢於挑戰自己命運的人,只不過是他的挑戰實在是害人害己。
張尋和其其格的骨灰葬好,林國餘感覺到心裡一陣的輕鬆,還有馬背上的昌九的屍體要送回盧平縣,好在這些和去往衡山的路程沒有絲毫的衝突。
先把小船送還人家,二人又穿過滇池,向西北奔向盧平縣。
正文 第八二一節鬼節(1)
一路上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際遇,只是買些乾糧,或者是在林中打些獵物充飢,又走了數天,才走到了盧平縣城之外。等到到了盧平縣城外的時候,就感覺到氣氛有些壓抑。
盧平縣城外的一條小河,是當初林國餘和旱魃決鬥的場所,此時竟然在河上空,升起了斑斑點點的星光——當然並不是真的星光,而是有人放飛了孔明燈。
再往前走,離著河越來越近了,就聽到有人大聲的淒厲的叫著,叫聲裡多是一些人的名子,更近乎於歇斯底里。朱雀仙子皺眉道:“這些人在做什麼,怎麼聲音聽起來這麼嚇人?”
林國餘道:“不清楚,我們過去看一看。”
牽著兩匹馬走到了河邊,看到河邊還有許多的小孩子手裡拿著白紙包,把白紙包放到了水裡,也有一些孩子拿著紙船,把船丟進水裡,然後身邊的大人就叫了幾聲,孩子站起身子,跟著大人向回走。
林國餘叫道:“喂,你們在做什麼?”
林國餘的話一出,有一個孩子回過頭來驚恐的看了林國餘一眼,旁邊的大人一巴掌打在了孩子的頭上,也不說話,孩子又轉過身去,隨著大人走。
朱雀仙子突然有些明白了,看了看頭頂的月亮,說道:“林弟弟,今天什麼日子?”
林國餘盤算了一下,說道:“今天應該是民國三十一年七月十四,啊,今天是鬼節?”
朱雀仙子道:“這就對了。剛才那些大人是怕孩子在外面被鬼給勾丟了魂,所以才會發出這種淒厲的叫聲,意思是把魂給拉回來。”
鬼節又稱為孟蘭節,在歷七月十四或十五。據傳鬼節最早來源於佛教。
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正文 第八二一節鬼節(2)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據說當時目連在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鬼節”各少數民族,含苗族在內,有些地區重視鬼節,但是也有些地區並不過鬼節。在盧平縣這個地方,是漢苗雜居,很顯然當地人都很重視鬼節這個節日,甚至於放出價格不算低的孔明燈。
當然,這也是因為連年的戰亂,幾乎每家都有人客死他鄉,死在異地,屍體並不象昌九這樣可以被人運回故地,所以家裡的人為了寄託哀思,才放出孔明燈,在也明燈上寫上死者的名字,他們相信死者哪怕魂魄遠在千里之外,也會隨著孔明燈的光亮找到家鄉,找到親人。
河邊的大人小孩漸漸的散去了。只留下了一河的燈船,漫天的斑斑的孔明燈,每一個燈都是一個他鄉的遊魂,都是一個家庭的心痛,所以很多放燈的人回去的時候,都是低聲的飲泣。希望他們的家人真的在天有靈,能夠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