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必然會遭到大多數人民的反對。我為責任所驅,必須防止這種人當選??如果我競選失敗,我至少可以免於這種指責:在危機的時刻,我自動懈怠了職責??凡是不願投我票的人,我並不要求他們的選票。
投他的票的人比所需要的絕對多數尚少0。4 %。1932年3 月13日選舉結束時,結果是:興登堡18651497 49。6 %希特勒11339446 30。1 %臺爾曼4983341 13。2%杜施特堡2557729 6。8 %對於雙方來說,票數都是令人失望的。老總統比納粹黨煽動家多了700 多萬張選票,但是尚差一點點而沒有能夠贏得必要的絕對多數。這就必須舉行第二次選舉,在第二次選舉中,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就可以當選。比起1930年的選舉來,希特勒已使納粹黨多得了近500 萬張選票——大約多86%——但是他落在興登堡後面還很遠。揭曉那天晚上,戈培爾柏林寓所中籠罩著一片絕望沮喪的氣氛,當時有許多納粹黨領袖聚在那裡聽收音機中關於選舉結果的報道。“我們被打敗了;可怕的前途,”戈培爾那天晚上在日記中寫道,“黨內圈子裡的人都極感失望和沮喪??只有靠出奇的辦法,我們才能拯救自己”。
但是在第二天早晨的《人民觀察家報》上,希特勒宣佈:“第一次競選運動結束了。第二次在今天開始。在這次競選中,我必將領先。”說真的,他一如以往地那樣努力競選。他租了一架容克式客機,從德國這一頭飛到那一頭——在當時竟選中這是一個新花樣——一天在三四個城市中的大會上講話。他很狡猾地改變了策略以便贏得更多選票。在第一次競選中,他大談其人民的苦難,'159' 共和國的無能。現在,他描繪了一幅如果他當選每個德國人將能享有的幸福的圖景:工人有工做,農民的農產品可售得高價,工商業者有更多的生意,軍國主義者可以建立一支大軍隊。在柏林遊樂公園的一次演說中,他竟保證:“在第三帝國中,每一個德國女郎都可以找到丈夫!”
民族黨的杜施特堡退出了競選,要求支持者投希特勒的票。甚至放蕩不羈的前皇太子腓德烈·威廉也表示支援,他宣佈:“我將投票贊成希特勒。”
第二次竟選的日子1932年4 月10日是個陰沉多雨的日子,那天投票的選民少了100 萬人。當天深晚宣佈的結果是:興登堡19359983 53 %希特勒13418547 36。8 %臺爾曼3706759 10。2%雖然希特勒的票數增加了200 萬,而興登堡只增加了100 萬,但總統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絕對的多數。這樣,一半以上的德國人表示他們擁護民主共和國;他們肯定地反對不論左右的極端派。至少他們是這麼想的。
這個結果很值得希特勒本人玩味。他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績。在兩年之內,他使納粹黨的選票翻了一番。但是他仍舊沒有取得多數——和他所追求的政權。他在這條路上是否已經走到盡頭了?在4 月10日選舉後黨內舉行的會議上,施特拉塞坦率地認為,希特勒的處境確是如此。施特拉塞要求同那些當權的人:同總統、同勃魯寧和格羅納將軍的政府、同陸軍妥協。希特勒雖然不信任他的這個主要助手,卻不反對他的意見,他沒有忘記他在維也納時代取得的一個教訓:要取得政權,你必須贏得一些既有的“有勢力機構”的支援。
但是在他還沒有打定下一步應該怎麼辦的主意以前,這些“有勢力機構”
之一,也就是共和國政府卻給了他一個打擊。
一年多以來,全國政府和各邦政府都開始掌握一些檔案,這些檔案表明,納粹黨的一些高階領袖,特別是衝鋒隊的一些頭子,準備用暴力接管德國,實行恐怖統治。在第一次總統選舉前夕,隊員已達40萬人的衝鋒隊被充分動員了起來,在柏林周圍佈置了一道警戒線。雖然衝鋒隊頭子羅姆上尉向馮·施萊徹爾將軍保證,這僅僅是“預防”措施,但是普魯士警察在柏林納粹黨總部抄獲了檔案,其中清楚地表明,衝鋒隊確是打算在次日晚上實行政變的,如果希特勒當選總統的話——這是羅姆的心意。戈培爾3 月11日晚上的日記證實了確有其事在醞釀中。“同衝鋒隊和黨衛隊隊長們'160' 討論了指示。
到處都深感不安。政變這個字眼在流傳著。”
因而全國政府和各邦政府都警惕起來。4 月5 日,以普魯士和巴伐利亞這兩個大邦為首的好幾個邦的代表要求中央政府取締衝鋒隊,要不然,它們就在各自的境內取締它。當時總理勃魯寧為了選舉事宜不在柏林,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