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部分(3 / 4)

小說:將血 作者:

每徵河東,此地無非便為糧草中轉之用,雖為長城之門戶,但當日之意義早已失去,又在榆林南端,戰略上的意義。被豐州完全取代,沒留下一點給它。

不過因其溝通南北,城中百姓卻比豐州多了不少,卻多為商旅之家,南來北往,以交易貨物為生。

當初李元翰離職,率兵剿匪,麟州著實興旺了一些日子,往來商旅不絕於途,麟州守軍上下。多有參與。

當李元翰迴轉,整飭最力的。其實當屬豐州,因豐州這裡,多數都是私販糧草軍械,論罪可要重的多了,而豐州守將仁多烈鳴,便是經略使李元翰放在豐州的心腹大將。

不過,麟州也沒好了,因其位置之故,軍中上下之糜爛,只有比豐州更甚,但話說回來了,麟州多年不曾有什麼戰事了,西夏屢次出兵河東,滾滾大軍從這裡過去,順便帶走麟州精銳。

但大軍迴轉,精兵強將,多數被抽調到別處,能回到麟州的,沒有幾個,當然,這裡面的原因並不止麟州位置尷尬的問題。

而是麟州治所設定已久,雖幾經變革,但此處確實地處險要樞機,無法讓人輕易棄之,長久下來,這裡難免便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大大小小的家族。

這些家族中人,多任職於左廂軍司,家中卻行的全是商旅之事,豪富之名著於左廂軍司軍中。

這樣的地方勢力,最是難以清除,不論是出於整治軍伍,還是嫉妒羨慕之類的緣故,受到排擠打壓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多少年下來,麟州大族家業破敗的不計其數,但就像野草般,割了一茬又一茬,根本無法杜絕。

等到西夏國勢日頹,這裡的大族更是跟朝中權貴有了很多牽扯,就更加難以整治了。

李元康當國之後,李元翰治左廂軍司,對麟州大族更是深惡痛絕,於是,麟州上下的日子便日漸艱難了起來,接連下來的禁商令,就讓麟州大族根基動搖,怨聲載道。

但幾次東征下來,每一次,無論是李元康,還是李元翰領兵,這叔侄二人都沒忘了麟州,各種手段齊齊施展,讓麟州大族苦不堪言。

這種地方勢力,和麻羅懷恩,環亮等還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多數都是漢人,在軍中任職者多,但官居高位者少,讓人忌憚之處,往往只在於,他們所聯結的那些利益群體罷了。

像李元翰這樣的党項貴戚一旦下了決心整飭,他們幾乎沒有多少的還手之力,無論左廂軍司還是朝廷之上,為他們說話的人,都不會太過遷就,這其實也正是麟州大族無法坐大的主要原因。

待得李元翰暫且離職,麟州這些家族才算略略鬆了一口氣,交易興盛,麟州自然也就興旺,李元翰不在之時,麟州這裡,簡直就成了西夏東北方向,市易之所在,大大小小的商人聚集在這裡,讓麟州上下,著實歡騰了一陣子……

可惜,好景不長,李元翰又回來了,跳騰的歡實,整飭的也便越加厲害,麟州上下,幾乎就被清洗了一遍。

這些年下來,麟州守軍本就已經只剩下八千戍卒,這一番整飭,卻讓麟州守軍驟減至五千。

即便是草原紛亂,因為麟州離左廂軍司近的緣故,也沒有再加兵員補之。

等到勝州,豐州接連被破,麟州上下之驚恐也就可想而知了,根本就是無兵可用嘛……

急報左廂軍司求援那是一定的了,之後……該怎麼辦,麟州守軍上下,誰也沒個主意。

經略使李元翰在此事上的處置,也是造成這種惡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為了安撫麟州這些家族,麟州守軍整飭之後,從守將保令志多開始,多為麟州大族出身。

恩威並施嘛,這個並不算奇怪,要知道,麟州大族就算一直不成氣候,但還是跟左廂軍司牽扯太深,無法根除,手段再厲害,從來也不曾讓這些麟州大族子弟的身影在左廂軍司消失過,只是讓他們經歷了一番番潮漲潮落罷了。

當然,這也是慣常的手段,無法指責太多。

但逢此劇變之時,麟州之薄弱,就顯得分外的致命了,而守軍的組成,也導致了麟州根本不可能像豐州那般堅守……

敵軍還沒到,麟州城內已是一夕數驚,若非四城緊閉,百姓早已蜂擁南下,逃難去了。

麟州城內,此時其實已經混亂的無以復加,大族門下,事先得到訊息,在豐州城被圍之時,便紛紛或賄賂軍兵,或依仗權勢,從南門逃出了麟州城。

這般一來,各種傳言,也在麟州城內開始散播開來,官員開始出逃,許多百姓,也堵住四門,哀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