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因為是在寒冬臘月,還不見怎的,只是京城長安往四處的傳信快騎開始多了起來,在年關其間,也不曾斷絕。
和幾年前那場戰爭不同,這次大秦雖在寒冬臘月開始準備,但真正露出猙獰的面目,卻還要在明年穿暖花開時節。
西夏人的使者一直滯留在京城,大秦一路走來,由弱至強,從來不乏變通的手段,將使者留在長安,有著太多的辦法。
而往來西北的道途之上,盤查日漸嚴厲,這個冬天,西夏的諜探,沒有多少可能察覺出大秦的動向,即便察覺了,想要將訊息送出去,也是艱難萬分。
在忙碌中,大秦成武四年的年關終於到了。
大秦緊鑼密鼓的佈置,在這個時候也戛然而止,成武四年,對於大秦來說,畢竟是很獨特的一年。
這一年皇帝孝期已滿,宮內宮外,不禁酒樂歌舞。
而這一年中,大秦的強盛已是有目共睹,更取得了大秦歷代祖宗所未有之功績,吐蕃臣服在腳下,河中河東漸漸安定,草原部族遣使來朝,求取封號,西夏人也在想著割地求和,大秦虎視四方,諸國皆懼。
作為才剛剛登基四年的年輕的成武皇帝來說,只四年工夫,就已經讓大秦歷代皇帝黯然失色。
當然,若再有了滅國之功的話,那麼剛剛過世的景興皇帝,也將無法與他相比。
所以,雖然明年的戰事迫在眉睫,但皇帝陛下還是準備在宮中大宴群臣,並在朱雀大道盡頭的朱雀門樓之上,觀彩燈之會,與民同慶。(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公主
大宴群臣,與民同樂。
這其實就是變相的對成武四年取得的功績的一種慶祝,歌舞昇平肯定不成,但卻可以提振民心士氣。
詔諭一發,群臣心裡已經繃緊了的弦明顯鬆了一些,可以藉著這個日子歇一歇了。
至於宮廷宿衛,年關執禁,有中書,兵部,長安令尹衙門,京軍諸部等商量著來辦,與樞密院有著關聯,卻也不用趙石指手畫腳什麼,畢竟,他這個樞密副使不過是個虛銜罷了……
趁著臘月末尾,在府中佈置一番,主要是需要正月裡需要拜訪的人家以及準備送出去的禮物等等。
這些事不用他操心,只是隨口吩咐就是,以他現在的身份,需要親自上門的也就那麼幾家,其實多數還是幾家姻親,年禮已經送了,只需上門轉上一圈便罷,到是宮裡的太皇太后娘娘那裡,要麻煩一些,要事先約好入宮請見的日子。
這個年關,因趙石人在京師,興國公府中自然是比往年熱鬧的多,這一年裡也是喜事連連,可以想見,年關這幾日,興國公府都不會太過安寧。
所以,為了準備這個年關,府中也多有忙碌。
李金花身為羽林軍將領,皇帝陛下又要弄個普天同慶,她這裡自然閒不下來,已經搬到軍營去住了。
種七娘在待產,兩位草原公主任事不管,只顧著自己高興。
南十八離去在即,帶著李博文在京中四處轉悠,交代事情。陳常壽身子不好。也無法過多的費神。
所以。府中大小事情都落在了女主人範柔兒,惜紅以及大將軍府司馬孫文通,還有府中幾位內外管家的身上,來來回回的,很是有幾分焦頭爛額。
到是趙君玉日漸長成,已經能管些事情了,能夠出上幾分力,溫文爾雅。從容不迫的樣子,很有陳常壽幾分風采。
而作為老子的趙石,卻從來都是個甩手掌櫃,對家中事情向來不太上心。
只是略微吩咐了兩句,陪著老孃說了一陣話,陪著吃了午飯,瞅著空子,就帶著幾個貼身護衛,出府奔了城門。
此時的長安城,各處鞭炮聲聲。家家張燈結綵,年關的味道已經充斥於每一個角落。
趙石聞著空氣中飄著的些許硫磺味道。雖略有恍惚,這是他在這座千古雄城中度過的第幾個年關?
到處都是喜悅歡慶,隨時都能看到孩童在長街上追逐而過,灑下一片笑聲,但說實話,他心裡卻沒有多少高興的意思,因為他現在心裡壓著的事情實在太多,簡單的舒暢歡悅,在他這裡好像已不可得。
不知不覺間,來到長安城門,只是一句話,守衛城門的兵士已經跪倒了一地。
一行人順利出城,沒有城牆阻擋,迎面而來的寒風驟然便大了起來。
趙石精神一振,鬆開了馬韁繩,雙腿用力,戰馬昂首長嘶,像箭矢一般竄了出去。
護衛們一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