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不由一咬牙,要是這麼灰頭土臉的回去,還不得被人笑死?也會被人真個視作自不量力……
於是,她歪著頭,冥思苦想了半晌,才有些艱澀的開了口。
“學生聽聞,有人諫言,欲許將軍樞密使一職……”
趙石這裡沒有半點以打壓小,以男欺女的覺悟,擺手便打斷了她的話,“朝野風聞,做不得數。”
陸敖一下憋住,臉上頓時起了兩團紅暈,看上去又增幾分麗色,但其人卻咬緊了嘴唇,眼中只剩下了好勝的光芒。
不過,她只這一句,便也顯出她確實沒有入幕的經驗,作為一個合適的幕僚,先想到的不應該是這些風聞之事,而是應為大將軍趙石設身處地的著想,該爭取履任何職。
又深思了良久,陸敖謹慎的繼續開口說話,這一次,就靠譜的多了。
“以將軍之功勳才幹,無論掌樞密院,還是兵部,皆理所當然,然學生以為……將軍常年在外征戰,驟然回京,不宜爭權過甚,無論樞密,兵部,皆有不妥,宜招人妒,不久,定樹敵無數。”
“到了那時,將軍已然交卸兵權,整日與案牘為伍,不但可惜了將軍一身才幹,而且,案牘之間,每有風刀雪劍,與戰陣廝殺大異,宜為人所趁……”
這話就很有些道理了,趙石的表情也漸漸鄭重了起來,隨即,他便笑了笑,道:“按你所言,豈非虎入牢籠,這官不做也罷。”
陸敖微微竊喜,思慮卻越發清晰了起來,這種才幹被人所認可的滋味兒,尤其令她這樣一個人迷醉。
“將軍不必戲言,在學生看來,朝廷諸公所慮者,非獨將軍一人耳,將來戰事多矣,立功將士回京受賞,述職,皆當以將軍為表率,內外矚目之下,所以朝廷諸公猶疑不決,不敢輕斷也。”(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論政(二)
(上一章贈送大家九百多字,呵呵,感謝大家支援。)
“以後疆域廣博,何愁立功將士無安身之所?”
趙石搖了搖頭,朝廷上的你爭我奪,在他看來,有些多餘,心中不免非議,文人也就這點本事,只看著京中職位眼紅,將來一場場仗打下來,難免要出許多精銳之師。
也可以想象,大秦一統天下之後,肯定要有一段擴張期,但就朝堂上文人這種度量,早晚,軍人們的銳氣都要消耗在內鬥當中,到了那時,疆域之內,也必然趨於保守,也就是文人們所宣揚的盛世到來了。
其實,那也將是一個王朝走下坡路的開始,文人們歡欣鼓舞的享受著成果,等到王朝末尾,誰也不會去管衰落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各個扯著脖子在喊,昏君佞臣什麼的。
不得不說,身為武人,趙石已經想的很長遠了,但也難免有著偏頗之處,一個強盛的王朝,總歸不會持續不斷的擴張下去,更需要構建穩定的社會架構,在這一個過程當中,文官們起到的作用,是武人們所無法比擬的。
當然,以趙石如今的身份,他的立場不言而喻,理所當然會站在武人的立場上來看待文官的所行所為。
各人皆有侷限,但真要論起誰對誰錯來,即便說上三天三夜,也論不出個究竟才對……
而此時,陸敖也進入了角色。笑顏初綻,能夠參與到如此大事當中來,也讓她興奮異常,於是毫不猶豫的恭維了一句,“將軍心胸廣闊,不為眼前之利所迷,著實讓人敬佩。”
趙石轉過目光,這一次,多了幾分鄭重其事,不過。問出來的話依舊讓人很難回答……
“你來猜一猜。朝廷封賞到底如何。”
和之前的問題差不多,但意思並不完全相同。
陸敖微微垂頭,喜悅和興奮在她心裡翻騰,這種感覺和在宮中時的如履薄冰。在香侯府中的無所事事。在國武監中的不堪其擾都不一樣。
她認真的開始考量朝局。朝廷重臣們的心思以及皇帝陛下會怎麼做。
思索的時間有些長,但趙石只是耐心的等著,這場景。一如南十八在時一般,實際上,也表明趙石初步承認了這個香侯府女子的身份,他也確實覺著,身邊有個能看得清朝局的幕僚讓他輕鬆許多。
不過,他還是覺著,讓一個女人在身邊當幕僚,有些彆扭,會多出許多麻煩,向來殺伐果斷的他,一時間竟然有些猶豫了。
在這個時候,陸敖卻沒有讓人失望,“學生以為,將軍爵位應能進上一步,但官職嘛,學生猜不來,朝野諸公多有顧慮,但還要看陛下的意思,所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