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漢人爭權奪利總要披上一層遮羞布,找一個合適的藉口不同,胡人對於權力爭奪的熱情是很直觀的,並不怕別的人笑話,當然,也許是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避免被別人笑話。
不管怎麼說,當人們出了帳篷之後,不魯黑臺,阿勒察薛壇以及巴勒塞合阿次魯的身邊便圍滿了熱情的韃靼貴族和首領們的身影。
三個人都顯得暈乎乎的,沉醉於權力帶來的尊榮之中。
孤單的只有魯烏爾阿拔,如果是以前,這位年輕的乃蠻降將一定躲到一個沒人注意的角落,獨自品嚐落差帶來的苦澀滋味。
但現在,魯烏爾阿拔卻無心再感慨這些,出了帳篷之後,便大步走遠,迅速招來自己的護衛,騎上戰馬,一溜煙的回去了自己那兩個千人隊所在的地方。
沒等到回到自己的帳篷,他便已經迫不及待的吩咐護衛,去召集安合吉等人去到自己的帳篷。
而一路上,他的嘴都沒曾合攏過,萬戶,萬戶,這兩個字好像魔咒一般在他腦海中不住出現,盤旋,他很像冷靜下來,思索一下未來,或者之後該做些什麼,但他怎麼也冷靜不下來。
幾個護衛驚恐的伴在他的身邊。瞅著一直鬱鬱寡歡的魯烏爾阿拔將軍那像笑又像哭的癲狂表情,心裡都頗為的忐忑,像他們這樣的降順之人,自然每天活的都是膽戰心驚的,日子很不好過。一有個風吹草動。都要打個冷戰,就更別說剛進了大帳之後將軍如此表情怪異,讓他們很有些不妙的感覺。
一直到離自己帳篷不遠處,魯烏爾阿拔再也忍不住。放聲大笑了起來,最終笑的淚流滿面。
也只有那些經過大起大落的人,才能夠理解此時魯烏爾阿拔的感受,那不是單純的高興,那是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突然間,卻是光明驟放,這樣的刺激,很多時候會讓人如癲似狂。
人最怕的其實不是困苦,也不是艱難險阻,人最怕的是失去希望,前途一片渺茫,不知路在何方,堅強的人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會走的遠一些,但沒有人能夠在黑暗中不停的摸索向前。
像魯烏爾阿拔這樣的人,並不能算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畢竟他才只二十多歲,他聰明。而且不乏勇武和決斷。
但當他開始畏懼死亡,並因此選擇了投降的時候,他的一切信念就已經崩潰了,之後所做的一切。更像是為自己找到生存下去的理由。
當然,這是大多數降將都要經歷的心理過程。許多人降而復叛,都是因為過不了心理上的一關,真正無恥或者並不在乎這些的人並不多見。
所以,在旁人看來,表現如此過火兒,在氣度上已是遜色了不止一籌,但實際上,看似只是多了一個萬戶的官職,而對於魯烏爾阿拔來說,卻是真正的多出了一線希望。
有希望的人,便不會死氣沉沉,便有為之奮起的理由,何況,這個官職,帶給他的還有來自那位尊貴的人的信任和看重,這對於年輕如魯烏爾阿拔來說,好像更重要一些,來自上位者的賞識,更容易讓年輕人產生類似感激之類的情緒,天長日久,轉化為忠誠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回到自己的帳篷,心情依舊亢奮難言的魯烏爾阿拔繼續吩咐人去催促安合吉等人馬上過來,自己則在帳篷中走來走去,恨不能大嚷大叫一番來宣洩自己的心情。
等到安合吉等人陸續來到他的帳篷,見到的便是這樣一個好像滿身焦躁,一刻也不肯停下來的魯烏爾阿拔。
開始還都惴惴不安,等到從魯烏爾阿拔口中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卻也都是欣喜若狂。
他們其中多數都是如安合吉一般,主動率領部眾投順而來,比之無奈投降的年輕乃蠻人,他們更沒有任何退路可言。
所以,這樣的訊息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彷彿親耳聽到天神意旨一般,滋味遠不如魯烏爾阿拔來的複雜,但狂喜之處,卻猶有過之。
語無倫次的說這話,大聲笑著,如果常人親眼看了,一定以為這是一群瘋子在聚會。
許久之後,一群人中腦袋最靈光的安合吉首先鎮定了下來,他跪倒在魯烏爾阿拔身前,並深深埋下自己的腦袋,大聲道著,“萬戶大人,安合吉願意向您獻上自己的忠誠,併成為您的部眾,為您牽馬,為您射取獵物,為您殺死敵人。”
其他人如夢方醒,萬戶之下便是千戶,起碼十個,可能要更多,千戶之下是百戶,等到眾人施禮,並表達了自己的效忠之意後。
大家左右看看,才剛剛五個人,心裡多少有些苦澀,人少的好處自然很多,但這樣簡陋的萬戶,草原上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