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再拖延下去了……
大秦成武三年八月初,實際上,草原上已經進入了初冬季節。
一場盛大的祭祀之禮在雲外草原中部舉行。
參加這場祭禮的,有韃靼人,漢人,蒙古人,乃蠻人,可以說,囊括瞭如今草原中東部的主要部族。
當然,這場祭禮是以韃靼人和漢人為主體,其他兩個部族人數少不說,而且是作為觀禮而存在的。
事實上,這是一場韃靼人的盛會,但卻以漢人為主導,其實和盟會差不多,韃靼諸部的各個部落貴族首領們齊聚在這裡,他們帶來的,都是韃靼人中最強壯驍勇的戰士,與其說是祭禮,不如說是韃靼人和漢人聯合武力的一次盡情展示。
在這場祭祀神明的盛會之上,最尊貴的那個人不是韃靼人的大汗,也不是各部的首領貴族,更非觀禮的蒙古克烈部使者,而是大秦定軍侯,冠軍大將軍趙石趙柱國。
當年老的薩滿,將一定金閃閃的冠冕加在他的頭上的時候,草原上空迴盪著韃靼戰士,漢人將士的歡呼聲。
他們為著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在歡呼。在雀躍。
大秦的大將軍成為了韃靼人天神的使者,這一刻確實是值得兩族紀念的,也確實值得他們盡情歡呼咆哮。
秦人將士在歡呼他們的強大,他們憧憬著將來在大將軍率領之下,征服更多的部族,讓大秦的威名傳遍天下。
韃靼人也在歡呼他們的強盛,他們剛剛結束了戰亂。他們在天神使者的率領下,懲罰了背叛者。重新站在了汗王的戰旗之下,為韃靼人而戰,他們戰勝了強大的乃蠻人,並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他們所憧憬的東西比漢人更多,他們憧憬著大片的肥美草場,憧憬著如白雲般鋪滿草原的羊群,他們甚至憧憬著韃靼人王庭矗立於草原之上的那一天的到來。
沒錯,這就是值得大的一個日子,也必將在史冊之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秦成武三年,大將軍趙石在攻克了太原,大同等北方重鎮之後,繼續揮兵北上,用半年的時間,不但徹底征服了韃靼人,而且還擊敗了北部草原的乃蠻部。
八月初。韃靼人祭祀神明之禮,大將軍趙石為韃靼人稱之為天神的使者,韃靼諸部共敬,韃靼人的貴族以及首領們跪倒在他的腳下,並向他獻上了自己的禮物以及禮物所代表的忠誠……
在藍天白雲之下,萬眾矚目之中。大將軍趙石宣佈,祭禮開始。
在老薩滿的引導之下,大將軍趙石親自主禮,並親手向韃靼人的天神獻上祭品,隨即燃起篝火,薩滿們跳起祭舞,以溝通並取悅於神明。
當大將軍趙石雄厚的聲音傳遍草原。宣佈祭禮完成之時,整片草原頓時成為了歡樂的海洋……
其實,從這一刻開始,也就象徵著大秦完成了對韃靼人的征服。
雖還不算徹底,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征服……
韃靼人的大汗向大秦皇帝陛下獻上禮物求取封號,大秦的大將軍成為了韃靼人神明的使者,並用這個身份,封取了三個萬戶,一個千戶,粗略的開始構建韃靼人的統治階層。
這樣進行下去,會發生什麼其實已經很容易預見,隨著交易的到來,韃靼人開始學習漢話,與漢人通婚,並越來越認同漢人文明的時候,韃靼人將漸漸失去其獨立性,成為緊緊依附於漢人的草原部族……
當韃靼人中慢慢出現漢人官吏,並進一步擴大漢人在韃靼人中的影響的時候,其實韃靼人便已與內附無異。
而趙石對草原貴族的分封,其意義也遠非統和韃靼諸部這一點可以概括,和唐時用封號官職以及聯姻,建立都護府,分化鎮壓來安定草原部族的政策並不完全相同。
唐時的對外政策是歷代以來最繁複的,也正因如此,才代表著它的強大。
但它還是沿襲了漢家對外政策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胡人自治,內附的草原部族不去說他,對於龐大的漢人人口來說,內附其實就等於同化,但內附的壞處也十分明顯,北方割據的危險進一步加大,而且增加了人口上的壓力,壓縮了漢人的生存空間。
胡人自治,這是自古以來,不論漢唐,對於草原部族的最根本的政策,草原部族首領的頭上,可能有著漢家封取的官職封號爵位等等,但胡人內部的事務,除了首領繼承之外,漢家很少去幹預。
也干預不來,時代所限,對於漠南漠北的胡人部族,漢人帝國再是強大,也是鞭長莫及……
現在趙石所做的,看似只是封了區區三個萬戶,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