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得他不驚,與其他党項貴族不同,他這些年率軍征戰,眼界見識,皆已漸漸成熟了起來。
吐蕃低地內附於秦人,加上秦人如今已經據有河東諸地,如果秦人再破草原諸部,實際上,大半個西夏已經在秦人包圍之下……
他心中隱隱升起幾許恐懼。
趙石,趙柱國。
這個名字如今已經沒有人不知道了,而其人經歷,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隨著秦人的強盛,這個當初以慶陽府之戰嶄露頭角的西秦名將,如今已經成為天下諸國最可怕的一個敵人。
以稚齡從軍,十幾年間,南征北戰,為西秦打下大片的疆土,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殺的金人聞風喪膽,更攻取了金國半壁江山。
自當年慶陽府一戰,此人再未在秦夏戰場上出現過,如今,終於對西夏露出了獠牙嗎?
這樣宏大的佈局,十幾年的積蓄,只為如今一戰嗎?
李元翰渾身發冷,想一想,吐蕃的那位太陽之子,是此人的生死之交,韃靼人的公主,是他的妾室……
十幾年的時光,十幾年的征戰,只為今日一個局面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將是怎樣一個可怖可畏的對手啊,想到這些,李元翰心中之驚懼,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靜思了兩天之後,這位党項貴族終於艱澀的拿起筆來,寫了一封書信給自己叔父,信中,他頭一次向叔父建議,向秦人稱臣,而且用了儘快兩字,更是明言,朝中重臣們的遲疑,會讓西夏陷入一個分外險惡的境地,西夏近二百年之國祚,很可能因為這樣的遲疑而毀於一旦……
(更了,更了。)(未完待續。請搜尋,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
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一百章頒賞
真想與此人再次較量於沙場啊,李元翰擲筆而嘆,當年慶陽城南百里處那場悽風冷雨,讓他刻骨銘心,可以說,那場不算大,卻分外慘烈的戰事,成就了兩個人。
一個是他李元翰,若沒有那一場戰敗,他自忖,也就沒有現在的李元翰,那一戰給了他失敗以及失去親人的傷痛,但也給了他決心和意志,一直以來,每一次處境艱難之時,他便會告訴自己,還有什麼比在那個冰冷的雨夜中不斷逃亡來的更加艱難呢?於是,每一次他都能堅定的前行,不管前面到底有多少險阻,因為他堅信,前路之上,不會有比那一晚更加冰寒徹骨的風雨了。
而那一戰,成就的另外一個,便是如今的西秦名將,權傾西秦朝野的定軍侯,冠軍大將軍趙石了。
要說,這十餘年來,自己過的精彩壯烈,一步步成為西夏軍中舉足輕重之人,威名遍傳西北。
那麼西秦的那個大將軍,活的就只能用波瀾壯闊來形容了……
他清楚,這樣的比較除了讓自己沮喪之外,沒有任何意義,但他卻總有一種,冥冥之中,與這人有著聯絡的感覺。
而今,更讓人沮喪的是,西夏百病叢生,秦人卻越來越是強盛,而那個人,也越來越是強大,根本追之不及,也許這一輩子,也不可能與這人有對陣沙場的機會了,以那人目光之宏遠,又如何能看得到他,並將他當做對手呢?
正值壯年的西夏名將。在這一刻。已經失去了與對方比較的勇氣。惟願一戰,雖死無憾,這樣不詳的念頭就勢在他心中紮下了根……
當然,雖然他很想答應乃蠻部的來使,盡起左廂軍司大軍,聯結乃蠻部,阻住秦人征伐的腳步。
但那畢竟是不可能的,即便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策略。軍中的將領們,朝廷重臣們,也將沒有一個人站在他的一邊。
十多年過去,不知什麼時候,與秦人開戰已經成為朝野內外禁忌的話題,當年與秦人數十萬大軍鏖戰疆場,大敗秦人於沙漠戈壁之間的名臣良將們已經不在,沒有人再有他們那樣的豪情壯志。
西北的群山,西北的沙漠戈壁,成為了西夏人的屏障。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成為西夏人的墳墓。
所以,如今看上去最明智的選擇,不是與敵人廝殺,戰勝強敵,而是向敵人俯首稱臣,而且越快越好,如果等到秦人佈局完成,那麼,西夏有多少還手之力,又會是怎樣一番慘烈的局面,李元翰想也不敢想。
而他也明白,與其上書求戰,遠不如這樣的稱臣之計受到朝堂重臣們的青睞……
西北大國,與漢人廝殺征伐了無數年,讓強盛的契丹人,女真人都不能在西北立足,而今卻沒落至此,連與敵人一戰的勇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