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3 / 4)

小說:哈軍工傳 作者:緣圓

經歷過生死考驗,郭群芳認為眼前學習上的困難算不了什麼,關鍵是功夫不到家,方法不對頭。她勤學苦練,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成績穩步上升,經過5個月的文化補習,扭轉了被動局面,闖過了入系大關,第一學期的考試,郭群芳成績都在4分以上。

哈軍工學員隊的幹部中流行一句口頭禪:我們科的學員只有成績高低之分,而無用功不用功之別。

哈軍工的學員們對時間的珍惜,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有的學員平均每天學習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如果不是軍號聲約束著,學習時間還會更長。中午不休息是普遍現象,星期天叫“星期七”,節假日更是難得的學習機會。相當多的學員整個學期不上街、不看電影。有的學員從大學到畢業,不知道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園和江心的太陽島是個什麼模樣。在現代青年人看來,當年哈軍工的學生無異於“清教徒”和“苦行僧”,在宛若花園的校園裡,花前月下、曲徑迴廊,見不到談情說愛、卿卿我我的男女,只有談論思想進步,交流學習心得的戰友和抓緊點滴時間研究、佈置工作的班幹部。他們視學習為戰鬥,把學院當陣地,他們須臾不敢忘懷的是黨和人民的重託,他們最大的擔心是完不成學業,畢業後不能勝任軍事工程師的職務。

txt小說上傳分享

26 地學女傑 劉恩蘭笑傲東海浪(7)

這就是現代青年人難以理解的當年哈軍工學子純真聖潔的精神境界,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中,哈軍工學子以“人在陣地在”式的忘我拼搏,成為那個時代的強者。

有人會說,“譚國玉式”的學員是因為基礎差,才玩命苦讀的,曾上過大學、數理化基礎很好的學員總會輕鬆一點吧?羅培林是海軍工程系船舶設計科學員班班長,共產黨員。他是一期學員中的另一類先進典型。

羅培林是湖北黃岡縣人,1928年生於大別山,從出生到少年,羅培林都是在逃難中度過的。抗戰時期,姨母領他逃到四川宜賓,在一家難童教育院讀書。教育院是上海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所創辦,劉校長是個愛國的知識分子,在抗戰初期被日本人暗殺了。此時的教育院由劉校長夫人維持著,她對孩子們說:“如果誰好好學習,我就供他上中學。”羅培林特別用功,成績名列前茅,他如願考上江津九中,劉夫人一直資助羅培林讀書,不求任何回報,羅培林對老太太的施教之恩感銘不忘。

1947年秋,羅培林投考湖北國立師範學院,讀了兩年大學,就迎來了解放大軍。1949年,他在武漢參軍,1953年底成為哈軍工第一期學員。

儘管羅培林有很好的文化基礎,可是對待學習依然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始終保持踏實認真和刻苦鑽研的精神,作為學員班長,他的社會工作多,時間比別人更緊,但他善於合理安排時間,仍然保持優秀的成績,頭兩個學期各門功課都是5分。

1954年7月,他們班第一次出海,上軍艦實習。最初的海圖作業是用三標測艦位,速度太慢。心細腦勤的羅培林總結出三條改進措施,又快又好地完成海圖作業,取得優秀成績,他又帶動全班,使每個同學都取得優良成績。同班同學夏劍暉在《工學》報上發表了一篇《班長羅培林同志》的文章,讚揚羅培林不僅自己處處以身作則,還能組織留蘇預備班調來的同學,向班裡的“老兵”們介紹經驗,扭轉全班在俄語學習上的被動局面。

第三學期結束時,羅培林除了物理是上等(4分)外,其餘課程都是優等。這樣好的成績,他本人是滿意的。

那天中午回到宿舍,羅培林看見專科主任馮捷坐在床邊的凳子上。

羅培林忙問:“馮主任,你找我有事?”

馮捷說:“小羅,你這次物理考試沒考好呢,怎麼是個4分?你應該取得全優的成績,你是上兩個學期的全優生,這個學期也不應該例外啊。”

羅培林笑著說:“其實4分我也挺滿意,這學期我的物理學得不太理想。”

馮捷一臉嚴肅,堅持自己的觀點:“你是老班長,現在又是黨支部書記,應該帶頭補考物理,爭取全優,為同志們做個高標準、嚴要求的榜樣。”

“補考?”羅培林沒想到科主任是來動員自己補考的。從小學到大學,只見過成績不及格的學生補考,從來還沒有聽說過良好的成績也要補考。然而,馮捷主任那殷切的眼神打消了羅培林心中些許猶豫。

透過一個假期的複習,羅培林參加補考,物理主考教員嶽宗五把他的上等改成了優等,寫上一個大大的“5”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