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什麼樣的老技工呢?”
“首先要找會刻制槳葉的高階木工,還要找高階鉗工和車工,做平臺得有好手藝才行。”
“赫拉少!”唐鐸滿口答應,一高興,順嘴溜出一句俄語,他笑笑說:“系裡儘快解決調人的問題。”
唐鐸和系裡領導再三研究,又徵求部分專家的意見,最後向空氣動力學教授會提出“自己動手,製造木質螺旋槳,由試製第一片開始,取得經驗。測試合格再往下製作”的要求。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秋天到了,經過大半年的調研和準備,一、二號風洞的設計工作正式開始。馬明德從系裡調來他在南京時就十分熟悉的助教劉千剛,與紀士玶一起,作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實驗員們也積極參與,主動幫助打打下手。
馬明德和兩位助手精心設計,精心繪畫,縱向三分力桌上型電腦械天平的設計尤為費力,要繪出測風速、風向、阻力、升力等各種狀態下的結構圖。晝夜奮戰幾個月,兩個風洞的全部工程圖紙400餘張終於完稿,在實驗室裡擺了一大摞。一頭埋在圖紙中的馬明德不知不覺地送走了1953年。
那天馬明德正在低頭審查風扇總圖,因為一直找不到高階木工來刻製漿葉,心裡有點煩躁。不知道什麼時候陳賡走了進來,大家看到院長,都紛紛站起來,馬明德竟渾然不知,還在低著頭審圖。
“嗬!成績不小哇!”陳賡高興地掃視著滿屋擺的圖紙說,馬明德聞聲站起來,陳賡走過去,握住馬明德的手,用力搖了幾下: “我給你報喜來了,馬主任!”
馬明德還沒明白過來,風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