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衛和杭州衛築成三道防線,最大程度牽制住朱景熾大軍。
至於江北大軍……
若朱景熾大部隊真在東突,他們倒是可以圍魏救趙,直搗南軍老巢。
可奸猾狡詐的朱景熾會犯這樣的低階錯誤?江中和江南岸會不會有埋伏?他會不會打的也是請君入甕的主意?再加上山區,蠻族,毒瘴,緬軍等因素,強行渡江誘惑雖大,可相比風險,怎麼看還是東截才是上策!
大軍選擇了穩健之法,一部分繼續留守江邊,伺機而動,另一部分以最快速度接應東海王,阻擋南軍東進……
然而,皇帝尚未來得及有喘息之機,東南沿海接連傳來了訊息。
整個沿海一帶在五日內,共有二十多個城鎮被突然而至的倭寇打了個措手不及。
皇帝再次大發雷霆。
倭寇一直存在,滋事從未停止,可他們卻從不敢如此大規模,如此短時間密集上岸!很明顯,他們是有備而來!
這次不是趁火打劫,而是配合!
朱景熾,竟然暗地裡與倭寇合作上了!
東海王迫於無奈,只能又分出了一部分兵力抗匪。
果然這次的倭寇與過去不同,不是一搶一打就跑,而是打也打不跑,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他們意圖明顯,就是來分散兵力的。
可他們燒殺掠奪,無惡不作,東海王即便識破他們意圖,卻不能置百姓於水火,只得硬著頭皮疲於奔命,盡力絞殺!
戰線太長,加上敵軍來勢迅猛,前有南軍,後有倭寇,東海王難免顧此失彼,贏了幾場小仗,卻丟了幾個重鎮。
與此這時,負隅頑抗的南昌衛終於不抵大舉壓上的大軍,已然失守!而朱景熾立即又換了懷柔政策,打出了招安的旗子!
看到南軍勢如破竹,朱景熾又禮賢下士,儼然真君子的模樣,配合他曾經“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