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的出來!
要知道,她給人看事,還願的也就是一塊布,或者二斤點心,值上一塊六、七毛錢。她何曾收到過這麼多錢?!並且還有第二回!這個小女孩兒有什麼來歷呢?
“過陰可不是說過就能過的,必須是童子,或者是香官兒。”中年婦女望著錢,不無試探性地說道。
香官兒就是巫婆神漢之間的尊稱。田晴晴自是知道。便點點頭說:“知道。我就是。”
“什麼?你是香官兒?幾歲了?”中年婦女表現的十分驚訝。
田晴晴:“十二歲。”
“哪村的?”
“田家莊。”
“你就是北邊田家莊那個小神童——小香官兒?”
田晴晴點點頭:“嗯哪,是我。”
中年婦女眼睛一亮:怪不得出手這麼大方,神童就是神童,與老百姓就是不一樣。如果能收她為徒,此生足以!
中年婦女心有打算,口氣裡也隨之帶了出來: “幹我們這一行的,不像學手藝和學做買賣,看不見摸不著,並且成~人毀人都在一念之間,瞬間就能實現。是不能輕易向外傳授的。
“再說,過陰也不是一個人能過得了的。必須有人在外面守護,差池一點兒,過陰之人就會回不來。咱倆非親非故,我也不瞭解你的脾性,這個,我還真不好對你說。”
田晴晴如何聽不出她話中的含義:這是想收自己為徒呢!
田晴晴深知自己的底細,原本不想拜師傅,也不想與任何香官兒有交集。但今天為了父親,她只好改變初衷了:“如果你願意收徒弟,我想拜你為師。”
對方眼睛又一亮,欣喜之色飄在了臉上:沒想到這個孩子這麼爽快!看來該著我走運了。於是便說道:
“看在你大晌午大老遠地跑了來,又給了我這麼多東西這麼多錢,我就收下你這個徒弟。你事情緊急,咱拜師儀式從簡,過個禮數也就算了。”
田晴晴點點頭。
中年婦女把田晴晴領進了西廂房。
原來,她的神壇也設在西廂房裡。不過她是在裡間屋。屋裡放著一張八仙桌,上面供著神像。神像前面擺放著三隻香爐,中間的一個大,兩邊的小些。在八仙桌的下面,還放著一個小香爐。看得出這個人對神十分虔誠。
供桌前還放著一個圓蒲團,看來是供香客跪拜時用。
田晴晴給人看事不讓磕頭。但今天為了父親,也只好入鄉隨俗,跪在蒲團上對著神像磕了三個頭,以示對對方及對方神位的尊敬。
中年婦女也沒管田晴晴,點燃了六根香並插在中間的那個大香爐裡,然後又跪在蒲團上磕了三個頭。口中還唸唸有詞,嘟嘟囔囔的,田晴晴一句也聽不清楚。
中年婦女起來以後,又讓田晴晴也跪在蒲團上。並遞給她三炷香,讓她舉著。並囑咐道:“我說一句,你重複一句:
“我自願拜葉如竹為師傅,
“忠心為神效力,
“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
“都要忠實於神的事業。”
田晴晴鸚鵡學舌,葉如竹說一句,她一字不差地重複一遍。
重複完畢,葉如竹接過她手裡的香,讓她磕了三個頭。
“好了,我們已經是師徒關係了。以後,你就可以叫我葉師傅了。你的事情緊急,我必須去你家一趟,幫助你過陰。”
田晴晴聞聽心中高興:沒想到這麼快就拜了師傅;也沒想到這個一開始冷酷無情的葉如竹,到後來竟然變得如此熱情。看來,這回父親有救了!
田晴晴心中高興,領著同樣騎著腳踏車的葉如竹一路向北猛奔。
時值四月下旬,農曆四月二十三,正是曬麥子的季節,天氣已經很熱了。有外人跟著,田晴晴不能去空間。在烈日下騎了十五里路,到家的時候,兩個人的衣服都涾透了。
家裡依然有很多人,都是本院裡的。除田達林的親兄弟外,田達川、田達才、田達福兄弟們及他們的家人都在。
人們見田晴晴領來個陌生女人,猜想一定是來給田達林看事的,田達才給大家使了個顏色,人們便都退到了大門外頭去了。院裡只留下田達樹和何玉穩、王紅梅陪著郝蘭欣。
時間緊急,田晴晴也沒給人介紹,直接把葉如竹領到田達林身邊。
葉如竹看了看,便對田晴晴說:“咱去你的屋裡吧。”
田晴晴知道她所說的“你的屋裡”,就是指田晴晴給人看事的屋子。便把她領到了西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