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撿貝拾珠在此鞠躬感謝好友竹子玉、婉約之美和握輪者打賞支援!順便打個招呼:童鞋們妹紙們,新書剛上傳,求收藏點選推薦票和各種票票,您們的支援就是我碼字的動力。謝謝!!!】
……………………………………………………………………
因為是頭一次參加這樣的遊戲,整個過程中,田青青借頭疼為掩護,一直保持沉默。能不說的話儘量不說,只用眼睛看,用心記,瞭解這個時期少年兒童的娛樂活動,以便融進其中,不至於在參加的時候撒湯漏水。
在心裡卻為跑回去的鄧永芳大報不平:再過十來年就不維成分論了,為什麼還要把這麼大的帽子壓在一個小女孩兒頭上,貫穿在她的一舉一動中呢?!
西邊的太陽發出紅光來的時候,女孩子們都回家做飯去了。
這個時期的農村就是這樣:大人在隊裡參加勞動,七、八歲的孩子就會給大人熬稀飯、煮粘粥,大人進門就有口熱飯吃。雖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大人卻很滿足。物資貧乏呀,就是大人也炒不出葷的素的來不是。
男孩子們則在場院裡張跟頭,投坷垃,追逐嬉鬧。直到天黑下來,才被大人們喊回去。
田苗苗在半過晌的時候睡了一覺,此時正精神。田青青把田幼春喊回來,讓他看著她,她自己到場院邊上挖了一籃子蒲公英,預備晚上在燈底下擇。然後用玉米麵摻上蘿蔔絲兒,蒸了一箅子菜窩窩。
在老家的時候,都是田盧氏拾掇鍋,田青青只管坐著燒火,倒也沒顯得多麼難。現在她一個人了,拾掇鍋就有了難處——因為她的個子太矮,根本夠不到鍋裡。要是在外面把窩窩先捏好了再下鍋,又端不動那個大鍋屜。
沒辦法,她只好踩著一個小板凳兒,站在灶臺外面,把鍋屜先放進去,再往上放捏好的窩頭。
做稀粥的時候,按照田盧氏的做法,只要往留鍋水(蒸乾糧鍋裡剩的水)裡攪點兒糝子(做粥的食材,如玉米麵)就行,這樣省柴又省事。三世為人的田青青懂得反覆煮過的水對人體有害,把留鍋水掏乾淨了,重新倒上水,做了半鍋玉米麵和胡蘿蔔粥。切了一盤兒中午田吳氏送來的鹹菜疙瘩。
傍晚收工(社員們從地裡回來)的時候,來了七、八個婦女,都是和郝蘭欣一塊兒在村南幹活兒的社員。順便拐個彎兒過來的。被老人攆出來又住進了場院屋,不是個小事。甭管過去說得上來說不上來,過來看看,表示關心。
這些人田青青都認識,知道稱呼什麼,便一一的給人們打了招呼。
大伯母何玉穩和二伯母王紅梅也來了。
王紅梅一進門,就掀盆子看毛罐(瓦罐),把家裡的東西挨著看了一個遍。她就是這個毛病,串門子要是不看看人家甕裡有多少糧食,毛罐裡有多少面,心裡就像少了什麼似的。
“一大家子人,就給了你們這點兒東西呀?老摳!”王紅梅撇了撇嘴,用眼睛瞅著郝蘭欣說。
郝蘭欣笑了笑,又望了一眼大妯娌何玉穩,沒說什麼。
倆妯娌都知道,在老二家面前,千萬別說老人的不是。哪怕你是隨聲迎合著她說,也會很快傳到婆婆的耳朵裡。連她說的帶你說的,一股腦全按在你的身上。待兩下里幹起來了,她在一旁看熱鬧,說陰陽話。典型的兩面??、挑事的主。倆妯娌都吃過她的虧。
人們見這個“家”如此簡陋,感嘆一番,安慰一番。又拿起田青青的手反著正著看。見確實沒有一點兒燙傷,又都好奇地稱讚起來。問她當時疼不疼?!怕不怕?!田青青抿著小嘴兒,一律搖頭——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那就裝嫩吧!越嫩越好。
人們在這裡打了個晃,說了幾句安慰的話,便都走了——天色不早,家裡沒人做飯的還得回去現做不是。
田達林下工回到“家”裡時(有時為了趕活,隊長就讓女社員先回去做晚飯,男社員多勞動一小會兒。各家都是夫婦同時出工,男社員一般沒有異議。),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場院屋沒有後窗戶,前窗也是用木條釘了釘,上面糊的窗戶紙(比白~粉連紙厚、粗糙,結實),屋裡比外面更黑。
田青青將煤油燈點亮,屋裡才有了一絲的亮光。
場院在村外,平時又不用,過秋過麥時,隊裡都是臨時拉電線照明。為防發生意外,過完秋(麥)就把電線收起來。田達林是個人臨時居住,也就沒讓隊上給拉電線,點一個多月的煤油燈也就行了。
田青青讓哥哥田幼秋幫著把飯桌放在外面的那張床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