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東跨院了。眼下自己還沒有能力,又不能給父母親說,也只能等待時機,隨遇而開發利用了。
做鞋的事還沒敢給母親張嘴。家裡實在太忙了,都是迫在眉毛的事情。自己做針線活又外行,還得一點點兒學,操之過急了,會給母親增加負擔。
那做點兒什麼好呢?這麼富裕的大好時光,就這樣白白浪費掉嗎?
田青青想想,實在沒有事情可做,便十分惋惜地離開空間,回到自己的小被窩了,等待天明。
七歲的小女孩兒釣上來一條三斤多重的大魚,一下在田家莊傳開了。加之前幾天把手伸進滾開的油鍋裡絲毫沒有受損,大人們把她傳成了“神童”,小孩子則崇拜的了不得。喝過空間水的孩子們再把“甜水”一宣傳,整個八、九隊上的學前兒童,全來場院裡玩兒。十隊上的也來了一部分。場院裡到處是孩子。
來的都是客,田青青一律空間水招待。一盆喝完了,田青青把自己關在屋裡,再到空間裡打一盆……
孩子雖然多,但還是各自找各自的“群兒”玩兒。仨一夥兒,五一群兒,分佈在場院裡。
男孩子有的彈玻璃球,有的摳杏核(在地上挖個小坑,把杏核放在裡面,分別用小圓鐵餅(俗稱鐵砣子)往外摳,誰摳出來就歸誰。),有的撇砣子(小鐵餅:參加遊戲的人站在一條橫線上,第一個人把自己的砣子扔出去,其他人分別用自己的砣子撇第一個人的,撇上了算贏。),打尜尜(把尜尜放到地上,用鞭子或者木棒打)。
女孩子則仨一夥兒五一群兒的踢毽子、蹦房子,拾石子,都玩兒的不亦樂乎。
田青青見人們都玩兒起來了,便把田幼秋和田幼春叫來,揹著田苗苗對他倆說:“咱家的柴禾不多了,紅荊疙瘩還挺溼,不能燒。我們趁這功夫,到西邊樹林裡撿些幹棒吧,再不撿,就沒燒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