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田青青穿越以來見到的第一個米麵加工點。想起父母推碾子的辛苦,心想:等空間裡的玉米成熟了,就拿到這裡來加工。決不讓父母再推碾子了。
在護城河的北岸,是縣糧站。這個在前世田苗苗時期就已經有了,也是朝東的大門。田苗苗曾經在這裡辦過糧食關係,所以有印象。
看到了前世熟悉的地方,田青青心情大好,很有種就地重遊的感覺。
在縣糧站的西邊是麵粉廠,這個田青青前世裡也有印象。因為她曾經在那裡買過麵粉。
“我們到麵粉廠看看去。”田青青說。
“走。”頤守義立馬拐過腳踏車,“不過,那裡光換面的,沒看頭。”
麵粉廠緊挨著糧站,取面的門市與糧站的門市並排著,都座北朝南,一拉溜的平房。
田青青和頤守義推著腳踏車走。因為換面的人很多,來來往往的,田青青怕被碰著,沒讓頤守義上車子。
田青青站在取面室門前,望著接連不斷的取麵人,不由心中感嘆:真是河裡沒魚市上看,自己家裡一粒麥粒兒都沒有,人家怎麼會有這麼多小麥呢?看來,自己家的生活水平,在這個時期裡是最低的了。
看了一會兒,田青青發現:換面的人把取麵條交給工作人員後。工作人員讓換麵人把整袋的麵粉搬到外面,倒進他們自己帶來的口袋裡,取零時再交回空面袋。
換麵人把麵粉倒完後,儘管使勁兒地抖動,面袋上還是沾著一些麵粉。
前世曾聽大姨說,東關有幾個老太太,每天來掃面袋。掃的麵粉一家人都吃不完。
現在看來,那幾個老太太還沒出現。
不過,前世田苗苗工作時,布面袋已經換成了編織袋。根本不用倒。
這麼說。掃面袋是出現在現在之後、田苗苗工作之前了。
那麼。如果自己來掃面袋,一天掃幾斤,也可以解決家裡的吃麵粉問題。還能添補糧食。雖然空間裡有玉米,指日可收。但家裡除了玉米沒別的。連頓熱麵湯都不能吃。別說別人,自己想起前世吃過的香噴噴的炸醬麵,一咬一嘴油的水餃,都會不自覺地流口水。
對!有時間來掃一天試試,看能掃多少?!
“我們走吧,沒看頭。“田青青看了一會兒,想了一番心思後,對頤守義說。
他們順原路又來到老橋頭北面。田青青還想往北走,被頤守義擋住了:“那裡什麼也沒有。光莊稼地,去那裡看什麼?你在家裡還沒看夠土地呀?!”
田青青大囧。想起前世田苗苗是九十年代初大學畢業後來工作的。算起來,還有二十多年呢!而城鎮建設,要從八十年代才開始,以後逐步加快。現在才是七十年代初期。自是什麼也沒有。
田青青心裡直笑自己糊塗,再也沒了遊玩兒的興趣,二人打道回府。
到家的時候,大表姐頤鳳嬌回來了。
頤鳳嬌一米六五的個頭。面色白淨。不說話時,更顯得美麗、端莊、樸實。她那明媚的眼睛並不特別大,蓋著長長的微翹的睫毛,抬起來,亮晶晶,低下去,靜幽幽。
二十歲,正是姑娘們鮮花盛開的大好年華!這在頤鳳嬌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嬌姐姐,你下班了。”田青青首先打了招呼,並很大方地湊到她身邊。——在醫院裡時,頤鳳嬌曾經跟著大姨去看過她,所以認識。
“青青來啦!”頤鳳嬌一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銀鈴般地說。
頤鳳嬌當地生當地長。她說普通話,是在標榜自己廣播員的身份?還是相應號召普及普通話?田青青不得而知,只是聽著十分好聽。這讓她想起自己前兩世的大學時代,那裡的老師、學生都說普通話。
頤鳳嬌拉起田青青的手,看了看,問:“青青,你把手伸進滾開的油鍋裡,真的一點兒也沒受傷?”
田青青點點頭:“沒有。”
頤鳳嬌:“青青,在把手伸進油鍋裡之前,你想什麼了?”
田青青:“想不給她錢。她說,‘誰敢往油鍋裡伸伸手,就一下,我給他(她)二十塊錢!!!’我不想要她的錢,只要她不給我要那二十塊驅鬼錢就行。於是,我……我就……”
頤鳳嬌:“青青,你做的很對,表現了你從小就有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不過,如果有人採訪你,你不能說錢。這是封、資、修的那一套。你應該說是為了破除迷信,揭穿牛鬼蛇神的鬼魅伎倆,維護hong色~政~權……”
見親戚們都用異樣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