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吱”一口喝了,摸一摸嘴,依然衝售貨員笑笑,然後昂頭挺胸,走出代銷點門口。
關於付振海的小故事還有很多,今天就說到這裡。
時間在緊鑼密鼓中,又過去了七、八天。當自留地裡點種的玉米苗舒展開兩片葉片的時候,空間裡栽種的那一畝二分麥田,已經到了成熟期。
空間真是給力呀!栽種時那一紮來高的小麥苗,後來發育的都達到田青青的胸脯了。蠅頭小穗兒也長成了兩寸多長的大麥穗。沉甸甸的,一個個都彎著脖頸,向下低垂著頭,一派豐收的架勢。
經過二十來天的早、午、晚拾掇和籌備工作。田達林夫婦向孩子們宣佈了一條振奮人心的大好訊息:他們的房子就要動工修建了!
自此,飯桌上的話題,無一不是房子。
“媽媽,咱蓋房管飯不?”田青青問道。
現在田青青是家裡的大廚。要是管飯的話,她這個大廚不得早做準備不是!
自從搬場院屋裡一來,郝蘭欣幾乎不管鍋灶了。甚至連燒把火的機會都挺難得。郝蘭欣不止一次向人們吹噓:“我成了家裡的甩手大掌櫃的了!”
“管!中午一頓飯。光管叫的人,院裡幫忙的就不管了。各家都是這樣。”郝蘭欣回道。
田青青:“多少人呀?”
郝蘭欣:“我和你爸爸商量了,就叫五個人,兩天就完了。不過,封大肚可能來。”
田達林:“甭可能了,就算他一個吧。整個一前街,修房蓋屋的,他沒漏的時候。”
郝蘭欣:“要是他來了,飯就得多做一些。這個人飯量大。”
田青青卻不以為然的說:“飯量大能大到哪裡去?還能吃肚子外面去呀?”
郝蘭欣:“青青,你是不知道,這封大肚的飯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於是,夫婦倆你一句,我一句地對孩子們說起封大肚的故事來。
原來,封大肚姓封名世文。沒兒沒女,夫婦倆相依為命。
封世文從小飯量就大,也很有力氣。蹬爬上高打架掄錘,一樣也少不了他。六、七歲上和人搬半兒(注1)。搬遍全村無敵手。唯一不足的是。就是不愛學習。一拿起書本就打盹。父母看他不是念書的料,一年級沒上完,就讓他輟學了。
年輕的時候和人打賭,曾吃過一筷子大餅(注2 )。還吃過一扁擔外加兩扁擔鉤子饅頭(注3 )。從此,封大肚代替了他的大名。
公社化以後,由於他飯量大,分的糧食不夠吃,有出民工的事,如上海河、修路、挖渠,只要集體管飯,他都爭著搶著去。
他飯量大,力氣也大。二百多斤的麻袋。他肩膀上扛著一個,一個胳肢窩裡夾著一個,從大門外頭扛到屋裡,走路仍然暢暢滴。
這個時期蓋房都是用土打坯,一個土坯二十來斤重。並且沒有吊車。全靠人工往上扔。壘到半截裡的時候,就得支架子,打節節高往上傳遞。
封大肚則不然,扔個土坯就像扔塊兒薄木片兒一樣,“嗖”一下就上去了,甭管多高,總能扔到上面接著的人面前。
人們好奇地問他:“看你扔的這個輕鬆勁兒,你到底能扔多高呢?”
“你想看看不?”封大肚笑笑說。
“看看就看看。你說吧,往哪裡扔?”
封大肚指了指剛剛壘起來的山牆尖兒,說:“你站那裡去,我保證扔到你面前。接住接不住,可就看你的能耐了。”
那人也是一心想看看他的底細,又被將了軍,便真的站了上去。
封大肚用兩隻手掐著一個完整的土坯,一隻腿跪在地上,輕輕往上一扔,土坯連個仄愣也沒打,直直地飄向那人的頭頂上方。
那人一激靈,忙向上伸出胳膊,像夠棗一樣,在頭頂上接住了土坯。卻嚇出了一身冷汗。
封大肚不怕賣力氣,最怕的就是和社員們一起大鞭趕幹活,那樣,他會閒的難受。
鋤地的時候,他能左、右手各拉著一張鋤,並且鋤的既細又勻,還比別人快一大截子。他到了地頭了,其他的人還在半截地裡。
為此,他向隊長要求,把地塊按工眼兒合給他,甭管他幹多長時間,到時交工就行。他則用節省出來的時間去倒賣青菜、糧食、水果等農副產品。以批發價買進,零售價賣出,賺了錢,就買幾斤大餅或者便宜的飯菜,填飽肚子。然後給老伴兒帶一點兒回來,老兩口這一天就算過去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