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年味兒與童趣(2 / 2)

跟著。

溫曉旭:“我就在城裡的街上等著你,你出來了,咱倆再一塊兒回來。”

田青青心裡狂呼:“搗亂鬼!礙事精!誰要跟你一塊兒走一塊兒回?大冬天價,不把臉凍成瘡才怪呢!

想歸想,田青青還真的不好擺脫溫曉旭的死纏爛磨。

“青青,冰扒子。”

一轉眼兒的功夫,溫曉旭拿來了一個木製的物件。

田青青拿在手上看了看。 整體來說,就是上面是打磨好的拼在一起的一塊木板,木板下方定了兩個木方,木方里有凹槽。一個凹槽裡釘著一個冰刀,而且釘的很結實,不會有掉下來的危險。

與之相匹配的還有兩個木槌,也叫冰錐,用來在冰面上划行用。

這種東西田青青前世裡有記憶,是冰天雪地中男孩子最愛在冰上玩兒的東西。因為滑冰的時候可以坐在上面,也可以雙腿跪在木板上向前滑行,而且跪著比坐著劃的速度要快上許多。所以叫“冰趴子”。

“我還沒做酵子呢?”田青青說。

溫曉旭:“那你快著做,我等著你。”

看來溫曉旭不把她叫到冰面上去不死心。

田青青前世裡見過冰趴子,但沒坐過。見溫曉旭如此執拗,也便想跟著去體驗一下。便麻利地找出面酵子,放到和麵盆裡,再倒上點兒溫水花開了,攪合了一些麵粉,蓋上一個蓋簾,然後蹲在一個灌了熱水的暖水袋裡。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用熱水袋的溫度,讓面酵子發起來。

一般有火炕的人家,都是放在炕頭上捂起來,讓火炕的溫度促使酵子發起來,然後和麵,蒸乾糧。

因為田青青家沒有壘火炕而是用的床,所以用暖水袋提供熱量。

這個時候還沒有酵母這個東西,都是家家戶戶上一次發好面後,切饅頭時留下一個面劑兒,做為下一次的發麵酵子,有的也叫發麵引子。這也是現代人所稱的老面饅頭,就是用這個發麵的。

田青青平時都是在空間裡做這些事情,但這是年關,不做做樣子是不行的。

其實,田青青已經把過年的乾糧蒸出來了。農村裡有個習俗:蒸了過年的乾糧後,都要送幾家讓大家嚐嚐。別的時候不送,唯獨這個時候送,你送我一點我回你一些,讓年味兒串聯起來,圖的個和氣、熱鬧。

大伯母和二伯母吃了田青青送去的乾糧後,直說好吃:饅頭筋道,甜絲絲的越嚼越香。尤其是黍米麵的切糕,就像放了糖一樣。

“青青,你做的乾糧怎麼這麼好吃呀?”何玉穩讚美道。

“你們要覺得好吃,我再蒸一鍋給你們分分。”

田青青不無自豪地說。她當然知道這是空間水的作用了。

“別在你家蒸了。到我家來給我蒸吧,我還沒蒸年下的乾糧呢!”何玉穩不失時機地說:“還有,你家留的面酵子多不多,給我一點兒。我家的酵子是用麩子拌的(注1)。”

田青青:“有,我在家裡做好了酵子,端過去和麵就行了。”

這才有了做酵子一說。其實是給大伯母何玉穩做的。

做好這一切以後,田青青才跟著等的有些不耐煩的溫曉旭,向村南坑塘的方向跑去。

坑塘這邊,已經是玩的熱火朝天了,八、九隊上的孩子們,基本都聚到了這裡,不管是有“冰趴子”的還是沒“冰趴子”的,大家在冰上玩的不亦樂乎的。

來到冰上以後,溫曉旭讓田青青坐在冰扒子上面。他在後面扶住她的身體推著她就往前面跑,田幼秋和田幼春,用木棍撐著冰在後面追,一時間,冰面上笑聲和喊聲頓時響了起來。

田青青坐在“趴子”上感覺很不錯,有種風馳電掣的樣子。聽到後面溫曉旭氣喘吁吁的聲音,田青青讓他停下來,然後兩個人都坐上去。

溫曉旭在前面劃,她怕被甩下去,坐在後面緊緊的摟住小傢伙的腰,心裡很有一種找到童年樂趣的感覺,不由想到:怕什麼呢,就是薛家的人找上門來借,編個什麼理由搪塞不過去?晚上一定送到也就是了!

田青青心裡這麼一想,便開朗起來,和溫曉旭、田幼秋和田幼春,在冰上直玩兒到做中午飯的時候,才回到家裡。

…………………………………………………………

(注1 :這個時期農村人儉省,捨不得留面酵子,把少量的面酵子稀釋,拌上一些麥麩,晾乾後放起來,什麼時候用,抓一把,用溫水泡開,就能起到發酵的作用。拌一次可以用多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