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盧氏笑呵呵地說:“亂了不怕,越亂越好。有抓供的孩子,說明家族興旺。一會兒上過供去,你們就抓著吃。”
孩子們一聽,立時都興奮起來。
田幼兵嚥了一口唾液,說:“我先抓那個帶著芝麻的紅塊塊兒(蜜三刀)。”
田幼春說:“我抓那個金絲絲兒(金銀糕)。”
兩個人的話又把人們惹笑了。
田盧氏又說:“離十二點還有一會兒哩,你們先到西里間屋裡玩兒一會兒。那裡有糖果花生瓜子,先吃著。待正晌午十二點了,就上供。上好了供咱就吃飯。”
孩子們一聽說有吃頭,“呼”一下子,湧到西里間屋裡去了。
西里間屋裡的炕上放著一張吃飯桌。田圓圓說是她媽從家裡搬來的。來的人多,家裡傢什不夠用,田盧氏就讓就近的媳婦,從家裡帶來桌子凳子碗筷什麼的,用完了再帶回去。
田青青剝了一塊水果糖給田苗苗,自己也剝了一塊兒吃著。又和田圓圓玩兒起四顆子來。一個用花生,一個用瓜子。
田幼秋、田幼勝在屋裡坐不住,一人抓了一把糖果花生瓜子放到衣兜裡,跑到庭院裡看擺放鞭炮去了。
不大一會兒,供布好了,也到了正午十二點。田盧氏開始焚香、發錢糧(燒冥紙)。
田圓圓和田翠翠、田晶晶,都沒見過田盧氏磕頭,便跟著看。
她們這一動,田幼秋、田幼勝、田幼春、田幼兵也都跟了過了。田盧氏便讓他們跟著自己給老爺爺老奶奶和各個神位磕頭。
孩子們有的磕,有的不磕,嘻嘻哈哈的,莊嚴中又添了些許兒戲。
田幼軍自告奮勇點鞭炮。田達林還拿過來十個二踢腳放了。
鞭炮是五百頭的,響了不大一會兒就停了。田幼秋、田幼勝、田幼春和田幼兵四個男孩子,又急忙跑到庭院裡,揀拾沒有炸響的啞巴炮仗。預備著晚上放“哧哧”花。
“開飯嘍!”田盧氏發完錢糧後招呼道:“今天人多,咱分開桌子。男的們喝酒,在堂屋裡守著家堂;我和你們妯娌仨,帶著需要照顧的小孩子。在東里間屋裡;大孩子們都在西里間屋裡。都是十個菜,一個樣。大家都坐好了吧。”
田盧氏這樣分派,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男的們喝酒,自是要坐在一張桌子上。而且還必須坐在堂屋裡,守著他們的老爺爺老奶奶。
女的就她和三房兒媳婦,四個大人。如果分開坐,一個屋裡兩大人,誰與誰坐在一塊兒又有說道。並且不見得有人願意和她坐在一起。
這樣三房媳婦各帶著自己需要照顧的小孩子跟她在一個屋裡;大孩子們在一個屋裡,讓他們自己照顧自己,或是姐姐照顧弟弟妹妹。誰也就沒說道了。
說起來這也算是個大家族了。
田盧氏生了四男兩女,出了門子的閨女是外人,也就不說了。
四個兒子三個成了家,並且兒媳婦都是旺家形,進門一年後。炕上準有了穿土布袋的小孩子。
這讓有著“多子多福”,“兒孫滿堂家族興旺”傳統思想的田金河十分高興。用他的話說:“家裡要是斷了穿土布袋的小孩子,就不像過日子滴。”
不知是巧合,還是他有這種思想的原因,他的小兒子田達木,只比他的大孫子田幼軍大三歲,一個十九。一個十六(按現在的年齡,吃了五更餃子以後,再長一歲。一下類同。)。他的兒子剛剛離開土布袋,孫子就穿上了。
現在算起來,這個家裡一共有二十二口人。分別是:
老大田達樹五個孩子:大兒子田幼軍十六歲;大女兒田圓圓十歲;二女兒田翠翠八歲;二兒子田幼兵五歲;三兒子田幼虎三歲。是個七口之家。
老二田達森四個孩子:大女兒田茜茜十四歲;大兒子田幼勝十一歲;二女兒田晶晶七歲;二兒子田幼利四歲。是個六口之家。
老三田達林也是四個孩子:大兒子田幼秋九歲;大女兒田青青七歲;二兒子田幼春五歲;二女兒田苗苗兩歲。也是個六口之家。
一個七口的兩個六口的,再加上田金河老兩口和他們的小兒子田達木。一共是二十二口人。
人們聽到田盧氏的分派,也就各到各自的屋裡找座位去了。
田幼軍十六歲,個子長得也高,很像個大人。自是不願意和孩子們在一起,便坐到堂屋裡田達木身邊。叔侄兒倆年齡又接近,便有說有笑起來。
田茜茜十四歲,已經像個大姑娘了。性格有些隨她母親王紅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