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老鴛鴦浴!(1 / 2)

田盧氏已經把面和出來了。白菜豬肉餡兒也調了出來,韭菜洗了放在箅子上控著水。

讓田青青不解的是:田盧氏竟然和了三塊兒面。

“面也不一樣啊?”田青青問。

三十晚上吃韭菜餡兒的,初一吃白菜豬肉餡兒的,餡兒自是不一樣,難道皮兒也不同?

“不一樣。這個有說道。”田盧氏笑呵呵地說:“十二點給全神上供,為了照顧吃素的神家,一律包素餃子。也是圖個一年裡素素靜靜。

“我和餃子面一般都放上個雞蛋清,這樣,餃子皮有勁兒,不容易破。但素餃子就不能放了。得光用清水和麵。這不,這一塊兒就是。

“再一個就是明天早晨的餃子放一宿,皮兒必須硬。要不凐了底子嘍。這一塊兒就比較硬一些。

“今晚上包好了就吃,面兒要軟一些。軟麵餃子硬麵湯嘛。

“韭菜餡兒現包現調才鮮,我只把韭菜洗出來了,包出夜裡上供的和明天早起的餃子,我再調韭菜餡兒。”

田青青:“這麼多講究哇!那素餡兒呢,你是用什麼調的?”

田盧氏:“素餡兒的最好調了。就是把剁好的白菜餡兒擠擠,放上點鹽、香油、姜沫就行。連蔥花也不能放。蔥、韭菜都是葷菜,只有姜不是。”

田青青:“那有什麼味兒呀?”

田盧氏:“所以包小餃子。小柳葉似的。三個也沒一個平常的餃子大。夠數就行。”

田青青:“也有數?”

田盧氏:“有。還是上午裝水供的那些碗。裡面的餃子數,就是水供的肉片數。家堂是四碗,每個碗裡四個;天地底下是五碗,每個碗裡是五個;其他神家都是三碗,每碗裡三個。”

田青青:“咱家裡這麼多神位,也包不少呀?”

田盧氏:“每年都是包一百五十個。多包十幾個,防備著有壞的。好夠數。”

聽著田盧氏聲情並茂的解釋,田青青不由想到:這真是純粹的民間習俗啊!

而這民間習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靠口頭和行為傳承的文化模式。這種約定俗成的民俗文化。對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產生強大的約束力量,迫使人們在一定的道德規範中行事,以得到心理和環境的協調和平衡。

就拿祭神祭祖來說,人們恭敬地在神位(過去家家都有神龕。現在沒有了,只能用個牌位代替)與祖宗牌位前獻上供品,點上香火。十分虔誠地感謝神明與祖宗在天之靈,在過去一年對自己的保護,並祈求他們保佑來年的幸福。

穿越的田青青更加相信神明的存在。今年是她第二次穿越後過的第一個年,也是民俗風味很濃的一個年。很想了解這一切,並打算一絲不苟地繼承下去。

而這一切,還真非老人莫屬。真的是家有一老,勝似一寶呀!

想到這裡,不由對田盧氏的感情增進了一分。

“奶奶。我家在西廂房的南間兒裡安了個浴盆,可暖和哩。我爸爸和我媽媽我們全洗澡了,楊奶奶一個人不敢洗,叫了老五奶奶給她做著伴兒也洗了,你一會兒過去洗洗去吧。”田青青一邊揉麵。一邊對田盧氏說。

田盧氏搖著頭說:“我這麼大歲數了,一輩子沒洗過澡,大年下的,別再洗出點兒毛病來。”

田青青:“洗澡對身體健康有好處,講衛生,怎麼會洗出毛病來了呢。人家老五奶奶比你歲數還大哩,人家不怕。你怕什麼呀?”

田盧氏:“我怎麼能跟你老五奶奶比!人家過去常去京城,經常在她的繼兒子那裡洗。我一個老百姓,又是家庭婦女,洗什麼澡呀?”

田青青:“老百姓怎麼啦?我爸爸和我媽媽不都是老百姓啊,他們洗了以後,也高興的不行。往後。這個浴盆就常安在那裡,誰身上髒了,或者願意洗的時候,就去洗。燒一鍋熱水,洗好幾個人。往後哇。咱也過過城裡人的生活:愛乾淨,經常洗澡和換洗衣服。”

田盧氏:“我想想,一會兒再說。”

在田盧氏的指點下,田青青開始做劑兒,包上供的小餃子。

果然是小柳葉餃子。劑兒像紐扣似的,擀出來的皮兒比鋼鏰大些,比銅板大不了多少。抹上一點兒餡兒,包成餃子的形狀就可以了。

“就這樣糊弄神呀!這也忒拿著神家不當回事了吧?”田青青舉著小手裡的半截黃豆莢大小的小餃子,笑著說。

田盧氏也笑笑說:“心意盡到了,也就行了。包多大多小,都是人吃。”

供餃子包了一半兒的時候,田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